少年书剑别龙沙,老至逢秋苦忆家。
一寸丹心惟自效,数茎白发已先华。
西风客里歌茅屋,澹月樽前对菊花。
庾信何须赋萧瑟,韩山片石亦堪夸。
少年书剑别龙沙,老至逢秋苦忆家。
一寸丹心惟自效,数茎白发已先华。
西风客里歌茅屋,澹月樽前对菊花。
庾信何须赋萧瑟,韩山片石亦堪夸。
这首诗《遣兴》是明代诗人胡俨所作,通过诗中的情感流露与意象描绘,展现了一位年迈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感慨。
首联“少年书剑别龙沙,老至逢秋苦忆家”,开篇即以对比手法,描绘了诗人年轻时离家远行,手持书卷与剑,豪情满怀地踏上征程;而如今,年岁已高,每到秋日,心中便涌起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这一联不仅勾勒出诗人从青葱岁月到暮年时光的转变,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
颔联“一寸丹心惟自效,数茎白发已先华”,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虽已年老,但心中仍存有一腔热忱,愿意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岁月不饶人,白发已先于他的心意而生,这既是对个人衰老的无奈,也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反思。
颈联“西风客里歌茅屋,澹月樽前对菊花”,转而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面对西风、茅屋、淡月、菊花等自然景物时的情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以歌抒怀,借酒浇愁,与自然和谐共处,寻求心灵的慰藉。这一联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能保持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
尾联“庾信何须赋萧瑟,韩山片石亦堪夸”,引用庾信和韩山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豁达态度。庾信晚年因国破家亡而赋《哀江南赋》,表达了对国家衰败的哀叹;而韩山片石则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诗人认为,自己无需像庾信那样哀叹,因为韩山片石的坚韧同样值得赞美,暗示了他虽身处困境,但仍能保持乐观与坚韧的人生态度。
综上所述,《遣兴》一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忆、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是一首充满深沉情感与哲思的作品。
新雁衔秋访水涯,分屯洲渚傍芦花。
停桡相约结溪社,来往无嫌同一家。
酒酣把笛吹村曲,声曳兰风入山腹。
钓竿到手万事轻,孰是孰非孰荣辱。
江楼邀月粉黛浓,簧璈嘈杂彻桂宫。
笑指渔父何冷落,渔父掉头吾岂错。
东莱之师,是为拙斋。学无不究,道无不该。
体统纯正,规模拓恢。卓成一家,犹斗之魁。
未及百年,遗响冷灰。我守宝婺,四学是开。
以导生徒,俾绍东莱。回首七霜,谅多成材。
英英耕叟,我友自孩。吐词不群,制行亦瑰。
勉以朱学,持论不回。仆家源流,是拥是培。
仲尼得伋,垂教方来。拙斋有孙,其道未颓。
且告瓜熟,定王之台。僮马载驰,羔雁屡催。
予闻湘流,夙称圣涯。懋陵之邦,元公所胎。
南轩昭昭,五峰巍巍。岂无秀民,可与摩揩。
求仁得仁,懋哉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