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予卜居大田自癸巳今庚子夏羊城归七月至于十月率病偶一日午毕循塍行邻犬有见而吠者感而赋之》
《予卜居大田自癸巳今庚子夏羊城归七月至于十月率病偶一日午毕循塍行邻犬有见而吠者感而赋之》全文
明 / 谢元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七祀空山客,如蚕不出匡。

一惭宁不忍,群吠果何妨。

将勿怪头换,幸非同谷亡。

灶觚存纪载,终老白云乡。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居深山的情景,以及面对外界非议时的淡然态度。首句“七祀空山客”点明了诗人孤独的生活状态,身处空山之中,只有祭祀的仪式陪伴。“如蚕不出匡”以蚕比喻自己,暗示了诗人如同蚕一般,被困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脱身。

接着,“一惭宁不忍”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批评的内心挣扎与矛盾,但“群吠果何妨”则展现了他最终选择无视这些声音,保持自我。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坚韧和对自我价值的坚定信念。

“将勿怪头换,幸非同谷亡”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外界评价的超脱态度,即使有人误解或批评,他也愿意改变某些行为,但绝不会放弃自己的原则,如同不与谷物一同灭亡一样。这表现了诗人既不随波逐流,也不完全固执己见的复杂情感。

最后,“灶觚存纪载,终老白云乡”则点明了诗人的生活理想——在自然中寻找宁静,通过记录日常生活的细节(“灶觚存纪载”),最终希望能在云雾缭绕的山间度过余生。这不仅是一种对自然美的向往,也是对简单、纯净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面对外界压力时的坚韧与超脱,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介绍

谢元汴
朝代:明

谢元汴(一六○五—?),字梁也,号霜崖。澄海人。口讷,寡言笑。性颖异,读书过目成诵,博通六经子史。南明隆武元年(一六四五),赴福州投唐王,授兵科给事中。以直忤郑芝龙,革职归里。南明永历二年(一六四八),至肇庆谒桂王,复授兵科给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远。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隐居丰顺大田泥塘。乱定,还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缁入台湾,不知所终。有《烬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诗集》、《和陶》、《霜吟》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猜你喜欢

次韵东坡四时词四首·其二

深院沉沉清昼永,画屏玉枕冰肌冷。

辘轳惊起宝钗横,香篆浮烟帘幕静。

翠眉不为捧心颦,鬓乱妆残约略匀。

情似杨花无定处,可怜金谷堕楼人。

(0)

溪涨·其一

中宵骤雨驾惊雷,逗晓盘涡毂浪来。

端恐溪神似河伯,望洋向若始知咍。

(0)

破贼凯歌八章·其五

签军五万立降旗,虏将仓皇去莫追。

已出寿春三百里,将军旋旆整归师。

(0)

天圣寺古桧

雷霆起蛰虬,夭矫势欲上。

忽然化此木,尚作拿云状。

婆娑枝干垂,生涩纽结壮。

图经不能记,父老那可访。

晋杉定侪类,蜀柏岂辈行。

栎梦何足神,槐语固已妄。

自无斧斤忧,未始疑大匠。

(0)

詹伯尹挽词二首·其二

平生危论剧倾河,应合飞腾上谏坡。

富贵腥膻真梦耳,死生名节奈君何。

欲求佳传无千斛,但把青魂付九歌。

斗酒淋漓浇宿草,西风老泪不胜多。

(0)

二妙堂望九十九峰雪

北风卷地天漫漫,长空下舞十翔鸾。

天公吹絮作飞雪,大匠琢玉成群山。

群山南来西北折,走如连环断如玦。

接天朝同一色云,映水夜伴中宵月。

谁知三千大千界,有此九十九峰雪。

人间未见固难名,天上有之那可说。

老夫才尽晚益缪,笔力应无此雄杰。

徐熙著色岂可画,大年小景不足悦。

谁当貌此一段奇,留与高堂洗炎热。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金幼孜 郭谏臣 龚自珍 韩愈 王恽 舒岳祥 王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