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庚申四月十三日,贼至,余拟避至江口,行抵石柱庙梁氏寓居,始知沿江亦有贼,余遂不复前进,下午被贼搜出,端坐听天,吊打索断,掷余于地,遂以刀斫余头顶七八处,又以刀击左臂,筋骨几折,幸未发晕。逾时就卧草间。踵至者见受重伤,不复加刃。至十九日,舁回寝室,家已掳掠一空。六月杪勉强渡江,始能徐步·其二》
《庚申四月十三日,贼至,余拟避至江口,行抵石柱庙梁氏寓居,始知沿江亦有贼,余遂不复前进,下午被贼搜出,端坐听天,吊打索断,掷余于地,遂以刀斫余头顶七八处,又以刀击左臂,筋骨几折,幸未发晕。逾时就卧草间。踵至者见受重伤,不复加刃。至十九日,舁回寝室,家已掳掠一空。六月杪勉强渡江,始能徐步·其二》全文
清 / 缪重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草芦栖七日,寇退舁回家。

病势欣方减,兵灾忽又加。

省亲辞故里,侍疾到新沙。

赖得神明护,清凉悟进瓜。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庚申四月十三日遭遇贼寇侵扰的艰难经历。诗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坚韧,以及对命运的深刻感悟。

首句“草芦栖七日”,形象地描述了作者在草庐中避难的日子,隐含着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动荡时局的无奈。接着,“寇退舁回家”一句,表达了在贼寇离去后,作者得以返回家园的喜悦之情。

然而,好景不长,“病势欣方减,兵灾忽又加”两句,揭示了生活中的起伏不定,病痛稍有好转,却又面临新的灾难。这种反复无常的命运,让人心生感慨。

“省亲辞故里,侍疾到新沙”则展现了作者在亲情与责任之间的抉择,为了照顾生病的亲人,不惜离开熟悉的故乡,前往新沙之地。这一行为体现了深厚的家庭情感和对亲人的关怀。

“赖得神明护,清凉悟进瓜”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的精神寄托和对未来的希望。在经历了种种苦难之后,他似乎从困境中找到了某种启示,或许是对生命的重新认识,或者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在动荡时期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充满了人生的哲理和情感的深度。

作者介绍

缪重熙
朝代:清

猜你喜欢

月上海棠.游顾龙山.山在金沙城外相传明太祖曾驻跸此山

一拳小结青莲瓣。有离离、金刹铺烟阪。

闻说当年,翠华巡、朱旗暗卷。

残碑在,摇落空扪苔藓。京江北固千秋显。

傍南朝、易惹伤春眼。何似埋名,却依然、丹崖苍巘。

春花落,莺啭空山斋馆。

(0)

侍香金童.题闺秀画扇用湘瑟词韵

蕃马平沙,六角屏风摺。映的的、腮涡红晕颊。

擘阮砑筝都未惬。只把檀槽,粉偎酥贴。

偶临花蕊样,闲将螺管捻。衬几笔、烟条露叶。

料尔前身枝上蝶。乍搯齐纨,燕窥莺踏。

(0)

蝶恋花.五月词仍用前韵八首·其六

五月荆南佳节至。角黍堆盘,嫩绿窗前醉。

绛缕丝丝斜缠臂,钗符颤罢帘痕碎。

五毒罗囊裙带繫。始信人生,骑虎非难事。

折得海榴红染袂,蒲根镂作葫芦戏。

(0)

虞美人.端午闺词四首·其一

绿窗轻剖鹅黄茧,更把红绒剪。

制成一对小于菟,傍嵌累丝㔩叶碎真珠。

盈盈暗繫绡裙下,但愿无惊怕。

莫嫌此物逊鸳鸯,会忏虎儿明岁出兰房。

(0)

徵招调中腔.冰雪兼旬试灯前一夕始有春意

是谁错料春光黠,费几许、东皇周折。

昨始绣完半丝儿,觉暖红、上双颊。

雏暄嫩煦增妍悦,似乍嫁、新娘生怯。

小糁树边一些春,已渐滑、小禽舌。

(0)

南柯子.午睡

磁枕摇新竹,藤床荫瘦桐。

人间亦有广寒宫,半亩荷亭几阵、藕丝风。

簟滑凉于水,帱虚翠若空。

花阴得失闹鸡虫,觉后掀髯一笑、夕阳红。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