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斋闭秋草,无事应朝眠。
改座番逢客,收书误触弦。
情高云上鸟,心定夜初禅。
不尽江花意,还将处处船。
僧斋闭秋草,无事应朝眠。
改座番逢客,收书误触弦。
情高云上鸟,心定夜初禅。
不尽江花意,还将处处船。
这首明代诗人吴孺子的《宿学公房》描绘了一幅僧人清修生活的画面。首句“僧斋闭秋草”展现了僧人的居所静谧而略带寂寥,秋草丛生,暗示着季节的转换和环境的宁静。次句“无事应朝眠”则揭示了僧人日常生活的简单与规律,没有俗世纷扰,早晨可以安然入眠。
“改座番逢客”写僧人在禅定中被访客打断,反映出僧人虽身处静地,但仍有与外界互动的一面。“收书误触弦”则通过随手翻书的动作,流露出僧人对知识的热爱和内心的专注。
“情高云上鸟,心定夜初禅”两句运用比喻,将僧人的心境比作高飞的云中鸟,自由自在,又通过“心定”一词,描绘出僧人禅定时的内心平静。夜晚的禅修,更显其修行的深度。
最后,“不尽江花意,还将处处船”以江花和船只为意象,寓言僧人虽然身在方寸之间,却能从自然景物中体悟到生命的流转和无尽的意味,表达了他对世间万象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僧人日常生活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出僧人超脱世俗、静心修行的精神风貌。
大官小官相送迎,閒云割断前山青。
前山万仞如壁立,南辕北辙何时停。
憧憧来往成何事,中有一路通天庭。
天庭走马平如掌,胡为此地劳其形。
从来大官无险阻,小官跋涉真零丁。
道人长啸烟霞表,祝君一语君须听。
大官小官喜经历,咫尺前头是相亭。
寒食无家泪满巾,清明无酒更愁人。
不闻东道开东阁,空叹白头歌白蘋。
日永萧条徒隐几,雪埋苍莽阻寻春。
王郎归去我留滞,始信儒冠解误身。
衰老贪春,春又老、尊罍交溢。
凝目处、清漪拍岸,四山堆碧。
白也论文情最厚,维摩示病心难觅。
到盘洲、车骑太匆匆,觞浮一。春再见,官期毕。
归路近,长安日。奉清时明诏,迭回更出。
上殿风霜生颊齿,元龟献替图无逸。
记而今、杖策过溪桥,留行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