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知音少,扬澜此地回。
盈堤多细柳,遇腊有官梅。
七派潮声入,千厓淑气开。
雍门今去远,何用使人哀。
流水知音少,扬澜此地回。
盈堤多细柳,遇腊有官梅。
七派潮声入,千厓淑气开。
雍门今去远,何用使人哀。
这首诗描绘了海虞十二景之一“七水横琴”的壮丽景象与深沉意境。诗人以“流水知音少”起笔,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融合,暗示了琴声悠扬却知音难觅的哲理。接下来,“扬澜此地回”一句,生动描绘了水流回旋的动态美,仿佛琴声在水面荡漾,余音绕梁。
“盈堤多细柳,遇腊有官梅”两句,细腻地展现了冬日景色,细柳垂丝,官梅绽放,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生机勃勃的氛围。这里的“官梅”特指梅花,古代常用来象征高洁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七派潮声入,千厓淑气开”则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与深度,潮声入耳,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千山万壑间,和煦的春意正在悄然展开,预示着新生与希望的到来。
最后,“雍门今去远,何用使人哀”以历史典故收尾,雍门是战国时期著名音乐家俞伯牙与钟子期相遇之地,此处借以表达对知音难寻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即便在这样的美景中,也难以找到真正的理解与共鸣,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深度。
岳翁尝宝翠涛石,今我还珍翠涛砚。
翠涛沄沄生縠纹,云章龙文发奇变。
米芾砚山徒自惜,此砚颠应未曾见。
我初避乱失神物,玉蟾滴泪空悽恋。
珠还合浦乃有时,洗涤摩挲冰玉姿。
书舟轻迅逐凫鹥,喜出火宅临清漪。
松雪磨香淬毛锥,天影江波□碧滋,一咏新诗开我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