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雷霆博早春,阴阳调剂属何人。
乌鸢攫肉馋蝼蚁,枭獍登台泣凤麟。
莫假威棱恢汉宇,徒烦书檄嚇番臣。
明明庚戌非庚子,只怕童谣又当真。
冰雹雷霆博早春,阴阳调剂属何人。
乌鸢攫肉馋蝼蚁,枭獍登台泣凤麟。
莫假威棱恢汉宇,徒烦书檄嚇番臣。
明明庚戌非庚子,只怕童谣又当真。
这首《春感》由清代诗人王季珠所作,通过描绘早春景象及一系列社会现象,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忧虑与反思。
首联“冰雹雷霆博早春,阴阳调剂属何人。”以自然界的冰雹和雷霆象征社会动荡,早春则预示着新生与希望,但如何调和阴阳、维持秩序却无人能答,暗含对治理国家之道的探讨。
颔联“乌鸢攫肉馋蝼蚁,枭獍登台泣凤麟。”运用比喻手法,将贪婪的乌鸢、枭獍比作社会中的恶势力,它们在高位上作威作福,而无辜的蝼蚁、凤麟则遭受欺凌,形象地揭示了社会不公与腐败现象。
颈联“莫假威棱恢汉宇,徒烦书檄嚇番臣。”告诫统治者不应滥用权力,以武力或文书恐吓外邦,而是应以德服人,维护国家的和谐与稳定。
尾联“明明庚戌非庚子,只怕童谣又当真。”指出时间上的错误(庚戌年而非庚子年),并警告不要轻信谣言,强调了辨别事实真相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舆论影响的担忧。
整体而言,《春感》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更深入探讨了社会伦理、政治治理以及信息传播等问题,体现了其深厚的思想内涵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