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胡丈广仲与范伯崇自岳市来同登绝顶举酒极谈得闻比日讲论之乐》
《胡丈广仲与范伯崇自岳市来同登绝顶举酒极谈得闻比日讲论之乐》全文
宋 / 朱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我已中峰住,君从何处来。

莫留岩底寺,径上月边台。

浊酒团栾坐,高谈次第开。

前贤渺安在,清酹寄馀哀。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友人相聚于山巅,饮酒畅谈的情景。诗人朱熹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美景与人文交流的和谐之美。

首联“我已中峰住,君从何处来”,诗人先自述自己已隐居于山中,然后引出友人的到来,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期待的氛围。接着,“莫留岩底寺,径上月边台”两句,既是对友人行踪的关切,也暗示了他们将前往更高处,追求更深远的对话与体验。这里,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物活动融为一体,赋予了场景以动态和情感。

“浊酒团栾坐,高谈次第开”描绘了友人们围坐一起,共享醇厚的美酒,展开了一场深入而热烈的交谈。这里的“浊酒”并非贬义,而是强调了与朋友相聚时的真挚与随意,以及对生活质朴之美的欣赏。“团栾坐”则形象地表现了友人间亲密无间的聚会状态。

尾联“前贤渺安在,清酹寄馀哀”表达了对古代智者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寄托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诗人通过这一联,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深度相连接,使得整首诗不仅局限于眼前的相聚,更延伸至对文化传承与人生价值的思考。

综观全诗,朱熹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山间雅集的生动画面,展现了友情、自然与文化的交融之美。诗中既有对现实生活的享受,也有对历史与哲理的深思,体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朱熹

朱熹
朝代:宋   字:元晦   号:晦庵   籍贯:云谷老   生辰: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猜你喜欢

壶中天/念奴娇

海山缥缈。算人间自有,移来蓬岛。

一粒粟中生倒景,日月光融丹灶。

玉洞分春,雪巢不夜,心寂凝虚照。

鹤溪游处,肯将琴剑同调。

休问挂树瓢空,窗前清意,赢得不除草。

只恐渔郎曾误入,翻被桃花一笑。

润色茶经,评量山水,如此闲方好。

神仙陆地,长房应未知道。

(0)

声声慢.判道士还俗

星冠懒带,鹤氅慵披,色心顿起兰房。

离了三清归去,作个新郎。

良宵自有佳景,更烧甚、清香德香。

瑶台上,便玉皇亲诏,也则寻常。

常观里、孤孤令令,争如赴鸳闱,夜夜成双。

救苦天尊,作且远离他方。

更深酒阑歌罢,殢玉人、云雨交相。

问则甚,咱门这里拜章。

(0)

好事近.梅柳

梅柳约东风,迎腊暗传消息。

粉面翠眉偷笑,似欣逢佳客。

晚来歌管破馀寒,沈烟袅轻碧。

老去不禁卮酒,奈尊前春色。

(0)

踏莎行·其三荆南作

旋葺荒园,初开小径。物华还与东风竞。

曲槛晖晖落照明,高城冉冉孤烟暝。

柳色金寒,梅花雪静。道人随处成幽兴。

一杯不惜小淹留,归期已理沧浪艇。

(0)

菩萨蛮·其五赠筝妓

琢成红玉纤纤指。十三弦上调新水。一弄入云声。

月明天更青。匆匆莺语啭。待寓昭君怨。

寄语莫重弹。有人愁倚栏。

(0)

西江月·其十三

丹是色身至宝,炼成变化无穷。更于性上究真宗。

决了死生妙用。不待他身后世,现前获福神通。

自从龙虎著斯功。尔后谁能继踵。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李昪 荀勖 项羽 吴彩鸾 黄宗会 陈函辉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