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吏风尘际,常怀隐遁情。
偷闲频谒告,厌俗拟归耕。
月幌留宾卧,花宫请客行。
旧书空满箧,一览一沾缨。
作吏风尘际,常怀隐遁情。
偷闲频谒告,厌俗拟归耕。
月幌留宾卧,花宫请客行。
旧书空满箧,一览一沾缨。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作吏风尘际”,生动描绘了诗人作为官员在世俗尘埃中的生活状态,充满了忙碌与疲惫。接着,“常怀隐遁情”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渴望。
“偷闲频谒告,厌俗拟归耕”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想要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生活的决心。他频繁请假,试图逃离世俗的纷扰,过上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这种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追求,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
“月幌留宾卧,花宫请客行”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隐居生活场景。在月光下,他留宿宾客,共享清风明月;在花丛中,他邀请朋友共赏春色,享受自然之美。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诗意化描绘,也反映了他对友情和自然之美的珍视。
最后,“旧书空满箧,一览一沾缨”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读书生活的怀念。尽管他现在身处官场,但内心仍保留着对知识的热爱和对书籍的敬意。每翻阅一次书籍,都仿佛能洗净心灵的尘埃,让精神得到净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不满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知识和自然之美的深深眷恋。
问东君识我,应怪我、鬓将华。
甚破帽蹇驴,清明无酒,寒食无家。
东风绿芜千里,怕登楼归思渺天涯。
烟外一双燕子,雨中半树梨花。日长孤馆小窗纱。
新火试团茶。想明月湾头,家家笋蕨,井井桑麻。
年华不饶倦客,早青梅如豆柳藏鸦。
欲逐梦魂归去,客窗一夜鸣蛙。
一事元无可得忙,悠然半醉倚胡床。
牡丹枝上青春老,燕子声中白日长。
身世已如风六鹢,文章仍似闰黄杨。
太平有象无人识,南陌东阡捣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