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偶作·其三》
《偶作·其三》全文
宋 / 辛弃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老去都无宠辱惊,静中时见古今情。

大凡物必有终始,岂有人能脱死生。

日月相催飞似箭,阴阳为寇惨于兵。

此身果欲参天地,且读中庸尽至诚。

(0)
注释
老去:年华老去。
宠辱:荣耀或耻辱。
静中:静心之时。
古今情:古今人事。
大凡:通常。
终始:开始和结束。
脱:逃脱。
日月相催:日月交替快速。
飞似箭:像箭一样飞逝。
阴阳:指自然的阴晴、寒暑等变化。
为寇:如同敌人。
参天地:与天地齐寿,融入自然。
中庸:古代儒家经典,主张适度之道。
尽至诚:全力以赴,极其真诚。
翻译
年华老去不再受荣辱所动,静心之时品味古今人事。
世间万物皆有始有终,谁能逃脱生老病死的规律。
日月如梭,时光飞逝,仿佛利箭疾驰;阴阳交替,如同敌寇般残酷无情。
若真想与天地同在,就应专心研读《中庸》,以最真诚的态度去领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偶作(其三)》,他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首句“老去都无宠辱惊”描绘了诗人年事已高,看淡世事荣辱的心态,反映出他对世态炎凉的豁达。接着,“静中时见古今情”强调在宁静的时刻,诗人能够洞察历史与人生的变迁。

“大凡物必有终始,岂有人能脱死生”两句揭示了世间万物皆有起始和终结,无人能逃脱生死的自然法则,流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接下来,“日月相催飞似箭,阴阳为寇惨于兵”运用比喻,形容时光如箭,岁月无情,比之战争的残酷更甚,表达了对光阴流逝的无奈。

最后,“此身果欲参天地,且读中庸尽至诚”表达了诗人即使身处尘世,仍渴望追求与天地同在的境界,决定通过深入研读儒家经典《中庸》,以诚挚之心来面对生活。整首诗寓哲理于日常,体现了辛弃疾深沉的人生智慧和高尚的道德修养。

作者介绍
辛弃疾

辛弃疾
朝代:宋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140-1207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猜你喜欢

书至得含儿考信

政当悠忽日,接得便鸿书。

小子尚黄口,偶然上头居。

老妻应一粲,新妇更何如。

小战何足道,微名不可虚。

(0)

送应硕甫

昔我别子子未起,子今别我情何巳。

车尘遥遥不可留,须臾又隔芦沟水。

黄河南下如雷泻,计时巳食真州鲊。

与子同是别离人,今日翻为送行者。

(0)

乙卯自瓜步登程

改陆于焉始,行人唱出关。

江南犹见树,马首渐无山。

潮落鱼鯹市,鹾壅贾聚湾。

客程如换味,问俗亦心闲。

(0)

为郑先生题画四首值大醉·其一网鱼图群雁迅飞

撒网打鱼惊雁飞,钓竿閒挂冷鱼矶。

醉馀正好割鲜脍,怪杀松鲈画里肥。

(0)

雨雪和韵奉酬季长史公·其一

夜来飞雪正茫茫,早起窥帘一径藏。

穷巷从来人迹少,却疑高士卧成僵。

(0)

竹泉篇二首为铁笔王子·其一

竹下流泉枕上听,琅玕细绕玉琤琤。

都猜尔祖仍骑鹤,夜夜来吹月下笙。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