裨海环□□,□□□□国。
世人持两足,遽欲穷畛域。
心知禹分土,未尽舜所涉。
吾迁桂岭外,仰亦见斗极。
升高临大路,邮传数南北。
山川来时经,草树略已识。
枝床归梦长,乡堠行历历。
裨海环□□,□□□□国。
世人持两足,遽欲穷畛域。
心知禹分土,未尽舜所涉。
吾迁桂岭外,仰亦见斗极。
升高临大路,邮传数南北。
山川来时经,草树略已识。
枝床归梦长,乡堠行历历。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初到象郡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首句“裨海环□□,□□□□国”描绘了象郡四周环海的地理特征,暗示着此地与外界的隔绝,同时也预示着诗人将面对的新环境。
“世人持两足,遽欲穷畛域”表达了诗人对人类探索欲望的理解,同时也暗含了对自身即将面临的挑战的思考。
“心知禹分土,未尽舜所涉”引用古代传说中的大禹和舜帝,象征着历史的深远和未知领域的广阔,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期待。
“吾迁桂岭外,仰亦见斗极”描述了诗人迁居到远离家乡的地方,但依然能看见北斗星,象征着无论身在何处,心中总有故乡的方向。
“升高临大路,邮传数南北”写出了诗人站在高处,俯瞰道路,看到南北方向的邮传,寓意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山川来时经,草树略已识”表达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逐渐熟悉,也反映了他对新环境的好奇和探索精神。
“枝床归梦长,乡堠行历历”则是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即使在梦中也能回到故乡,而行走在异乡的路上,每一步都清晰地指向着家乡的方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初到陌生之地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外界的好奇和探索,也有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历史的敬畏。
天彭对峙辟两门,群山左右争骏奔。
金城中间作几案,大隋踞坐何其尊。
境胜地灵谁敢宅,古佛来自东家村。
结茅三间初未暇,一庵聊寄枯木根。
缁徒骈拥助薪水,王侯渐次迂华轩。
玩月峰深崇栋宇,瀑布岩冷清心魂。
至今西南推望刹,十世说法云仍孙。
病夫垂老寡所嗜,独于要妙欲细论。
当时戏出随他语,坐断报化转乾坤。
迩来衲子多异解,白玉面上加瘢痕。
山蔬煮饼姑恣饱,云气漠漠连黄昏。
空堂附火耿不寐,听彻猿鸟迎朝暾。
皇天亦爱我,生我匡庐山。
勉承父母志,功名期少年。
既无取日手,远去穷虞渊。
又无谋生才,广有负郭田。
富贵两不谐,胡为乎世间。
眷言敷原居,宛在瀑布前。
野旷易得月,谷虚常带烟。
行歌紫芝曲,醉上香炉巅。
念此百年身,有此足以闲。
若乃不决去,使彼山悽然。
层台云外,阅古今、多少兴衰成败。
老木千章,若个是、南国甘棠遗爱。
群籁号风,繁阴蔽日,有此清凉界。
宾朋在坐,朗然心目明快。
更向会景亭前,登高吊古,此景何人会。
岁岁春来春又去,独有灵台春在。
早稻炊香,晚禾摇穗,管取三登泰。
酿成春酒,把杯行乐须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