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蠹鱼甘食字,白头闲了书生。
楼高能见里河清。平潮三十里,占动一州城。
此腹容卿千百辈,布袍声价非轻。
下帘谁复要时名。木棉如雪处,省识旧灯檠。
入世蠹鱼甘食字,白头闲了书生。
楼高能见里河清。平潮三十里,占动一州城。
此腹容卿千百辈,布袍声价非轻。
下帘谁复要时名。木棉如雪处,省识旧灯檠。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书生的形象,他如同蛀书虫般沉浸在知识的世界中,即使年事已高仍乐此不疲。"楼高能见里河清"一句,暗示了澹远楼的地理位置优越,可以俯瞰到清澈的河流和远处的景色。词中提到的"平潮三十里,占动一州城",表现了这座楼在地理上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连平缓的潮水波动都能波及全州。
"此腹容卿千百辈"运用夸张手法,形容楼内藏书丰富,足以容纳众多学者。而书生的声望并不因地位显赫而轻视布袍,反而更看重学问本身的价值。"下帘谁复要时名"则表达了作者对淡泊名利、专注于学问的理想追求。
最后两句"木棉如雪处,省识旧灯檠"以木棉花比喻洁白的书卷,暗指读书人深夜苦读的情景,旧灯檠则勾起对过去时光的回忆。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描绘书生的生活和心境,赞美了淡泊宁静的学术氛围和对知识的热爱。
近问南州客,云亡已数春。
痛心曾受业,追服恨无亲。
孀妇归乡里,书斋属四邻。
不知经乱后,奠祭有何人。
行子与秋叶,各随南北风。
虽非千里别,还阻一宵同。
过尽少年日,尚如长转蓬。
犹为布衣客,羞入故关中。
浮云浮云,集于扶桑。扶桑茫茫,日暮之光。
匪日之暮,浮云之污。嗟我怀人,犹心如蠹。
浮云浮云,集于咸池。咸池微微,日昃之时。
匪日之昃,浮云之惑。嗟我怀人,忧心如织。
浮云浮云,集于高舂。高舂濛濛,日夕之容。
匪日之夕,浮云之积。嗟我怀人,忧心如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