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梨岭》
《梨岭》全文
唐 / 林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曾向岭头题姓字,不穿杨叶不言归。

弟兄各折一枝桂,还向岭头联影飞。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ǐng
táng / línzǎo

céngxiànglǐngtóuxìng穿chuānyángyánguī

xiōngzhézhīguìháixiànglǐngtóuliányǐngfēi

注释
曾:从前。
向:向着。
岭头:山岭之巅。
题:刻写。
姓字:自己的名字。
不穿:没有射中。
杨叶:杨树的叶子。
不言归:不提回家。
弟兄:兄弟。
各:各自。
折:折断。
一枝桂:一枝桂花。
还:仍然。
联影飞:并肩飞翔。
翻译
曾经在山岭之巅刻下自己的名字
没有射中杨树叶就不提回家之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亲情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面。诗人首先提到“曾向岭头题姓字”,这里的“岭头”很可能指的是梨岭,诗人在此留下了自己的姓名或是某种标记,这不仅是一种对自然之美的赞赏,也蕴含着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而“不穿杨叶不言归”则透露出一种坚守与等待的情怀,仿佛在说,只有当时节到了,杨树的叶子长成之际,才能谈论归去之事,这里蕴含着对季节更迭和生命轮回的感悟。

接着,“弟兄各折一枝桂”中,诗人与兄弟间的情谊通过折桂这一行为得到了展现。古代中国文化中,桂花常象征着高贵和纯洁,而“折桂”则是对这份情谊的一种表达,这不仅是一种亲情的寄托,也是对美好事物的一种珍视。

最后,“还向岭头联影飞”中,诗人将折下的桂枝带回岭头,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让桂花与岭头相互辉映,这不仅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这里的“联影飞”给人以超脱尘世,达到心灵自由的感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亲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深切感悟。

作者介绍
林藻

林藻
朝代:唐

林藻,生卒不详,字纬乾,莆田人。唐贞元七年(791)应试《珠还合浦赋》,辞彩过人,受到主考官杜黄裳的赏识,认为他“有神助”,终得进士及第,官至岭南节度副使。林藻与其胞弟林蕴都以善书闻名,成为唐德宗贞元时期名书法家和文学家。林藻的书法学颜真卿,尤擅长于行书,极得智永遗法,笔意萧疏古淡,意韵深古,其书作杂于魏晋书法艺林之中;难辨真伪。
猜你喜欢

赠彭别峰太极数

手把先天已后书,当来一画本全无。

白云山下泠泠水,自在人间太极图。

(0)

寿曾撙斋七十八

先生虽老正康强,紫绶金鱼两鬓霜。

椿干岂因更节健,松江自饮菊潭香。

方过一百官省岁,尚有八千年寿长。

徼福定从句漏令,丹砂问了却分尝。

(0)

送元珍赴官合州

羁旅倦京国,春风常闭门。

叩门谁过我,云是竹王孙。

颀然八尺长,玉质文理温。

探之以群书,浩渺倾昆崙。

馀波濯我热,挹取不计盆。

朝落清风窗,暮埽明月轩。

傲兀足真趣,不随车马喧。

动可与俱游,静可与忘言。

胡为舍我去,独指岷江源。

偪侧凤翔西,叠岭如骏奔。

滔滔蜀天漏,沉沉山月昏。

到官复何时,清秋禾黍翻。

冷局自少责,读书勿忘餐。

登临时自适,吟思搅乾坤。

鱼雁若可托,篇诗寄湘沅。

(0)

老学楼

元龙高卧仲宣忧,我独丛书置此楼。

把卷欣将圣贤对,凭栏遮断古今愁。

山前翠树森云表,林罅青秧匝垄头。

收拾吟篇供老眼,陈登王粲总悠悠。

(0)

三月初四夜宿僧庐

风雨萧萧夜未央,呼童襆被宿僧房。

无肠可断啼鹃苦,有喙皆鸣吠蛤忙。

七岁遗孤今老大,百年远忌足悲伤。

司晨唤起窗全曙,归命清都炷瓣香。

(0)

游淀湖

疏星残月尚朦胧,闲趁烟波一棹风。

始觉舟移杨柳岸,直疑身到水晶宫。

鸟鸦天际墨千点,白鹭滩头玉一丛。

欸乃一声回首处,西山横在有无中。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