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袖刚风凌倒景。小磴松声,独上招提境。
碧水流云三百顷。白龙飞过青天影。
折脚铛中留苦茗。野菊生花,犹记丹砂井。
吹罢玉箫山月冷。题诗人在芙蓉顶。
两袖刚风凌倒景。小磴松声,独上招提境。
碧水流云三百顷。白龙飞过青天影。
折脚铛中留苦茗。野菊生花,犹记丹砂井。
吹罢玉箫山月冷。题诗人在芙蓉顶。
这首元代张可久的《凤栖梧·游雁荡》描绘了一幅清幽而富有禅意的画面。"两袖刚风凌倒景",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形容自己衣袂飘飘,仿佛能凭借清风之力超越寻常景色。"小磴松声,独上招提境",写出了诗人独自攀登山路,听到松涛阵阵,进入寂静的寺庙环境。
"碧水流云三百顷",运用大笔墨渲染了雁荡山的广阔与水云相接的壮丽景象。"白龙飞过青天影",则以神话般的想象,增添了神秘色彩,仿佛看到白龙在青天中穿梭。
"折脚铛中留苦茗",诗人品味着山中的苦茶,体现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生活的简朴。"野菊生花,犹记丹砂井",通过野菊和丹砂井的细节,勾起了对过往的记忆,展现出历史的痕迹。
最后两句"吹罢玉箫山月冷,题诗人在芙蓉顶",诗人吹奏完玉箫,山间的月色更显清冷,他站在芙蓉峰之巅,留下诗句,寓言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孤高心境和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雁荡山的自然风光,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元曲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