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浪淘沙曼》
《浪淘沙曼》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词

塞门近、西风乍卷,片片沙起。

吹作龙鳞万里,河吞倒入地底。

欲饮马、榆溪无滴水。更无定、冻解全未。

向公子扶藓墓傍坐,天寒苦难已。遥指。

溃城半壁凝紫。与寸寸长蛇常山势,断续无手尾。

嗟地脉徒伤,亭障难恃。筑愁好止。

教汉家、频得乌孙佳婿。枯蜕茫茫连天白。

霜华湿、战声易死。浊尘外、牛羊来互市。

恨飞将、腐肉成冰,魄未冷,天鹅掠去弓和矢。

(0)
鉴赏

这首《浪淘沙·曼》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以及战争的残酷。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边疆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变迁。

首句“塞门近、西风乍卷,片片沙起”,以西风卷起沙尘的景象开篇,营造出边塞特有的荒凉氛围。接着,“吹作龙鳞万里,河吞倒入地底”两句,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沙漠的广阔和河流的深邃,进一步强化了边塞的辽阔与神秘感。

“欲饮马、榆溪无滴水。更无定、冻解全未。”这两句写出了边塞冬季的严寒,连饮水都成为难题,突显了生存环境的艰苦。接着,“向公子扶藓墓傍坐,天寒苦难已。”一句,通过描述一位公子在寒冷中坐在苔藓墓旁的情景,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同时也暗示了边塞生活的不易。

“遥指。溃城半壁凝紫。”这一句描绘了一幅残破的城市景象,城墙半毁,颜色凝重,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与寸寸长蛇常山势,断续无手尾。”通过将溃城比作蜿蜒曲折的长蛇,形象地表现了城市被破坏的程度之深,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连绵不绝。

“嗟地脉徒伤,亭障难恃。”这两句表达了对战争给土地带来的伤害以及边防设施难以依靠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接下来,“筑愁好止。教汉家、频得乌孙佳婿。”一句,通过“筑愁好止”的拟人化表达,反映了诗人对于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提到了汉朝与乌孙的友好关系,暗示了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的可能性。

“枯蜕茫茫连天白。霜华湿、战声易死。”这两句描绘了战场上的凄凉景象,霜华覆盖大地,战声中充满了死亡的气息,进一步渲染了战争的残酷。最后,“浊尘外、牛羊来互市。恨飞将、腐肉成冰,魄未冷,天鹅掠去弓和矢。”通过对比和平与战争的场景,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同时也对战争中的牺牲者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深刻描绘了边塞的自然环境、历史变迁以及战争的残酷,展现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反思。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初出秣陵赋得·其二

岂料明时竟陆沈,终天不泯九泉心。

归魂想逐天边月,夜夜清泠石上吟。

(0)

画松

长风萧飒起毫端,雪干苍苍几岁寒。

黑入太阴云雨合,就中疑是老龙蟠。

(0)

题李白问月图

玉杯问月乾坤窄,綵句吟秋鬼魅愁。

千古神游何处在,若非蓬岛即瀛洲。

(0)

怀浦舍人长源

祖筵相送槿花时,江上逢春感别离。

词客登临芳草变,乡山吟望尺书迟。

莺声吴苑行人度,海色官船暝柳垂。

最忆玉门听曙漏,思君閒夜益悽其。

(0)

寿胡逸人

碧榕深处锁烟霞,银烛华筵景物赊。

石室天香闻杜若,玉缸春酒泛胡麻。

暂输沧海心犹在,久着青囊发未华。

从此自缘方外趣,不须勾漏问丹砂。

(0)

绿阴啼鸟

日上高林宿雨晴,绿阴深处一禽鸣。

落红尘外偏多恨,远翠梢头更有情。

绣倦玉窗闻处巧,酒停芳席听来轻。

繁弦急管空撩乱,白发梨园按未成。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袁宏道 李纲 刘敞 孙承恩 何景明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辛弃疾 欧阳修 刘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