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盼初归楼上时,想如燕子长双飞。
有才将色世间少,况复节义犹堪依。
将军一去十馀载,玉箫瑶瑟无心解。
岂不能死空相随,以色累公非所知。
白老曾为赋诗客,风袅花枝醉无力。
后会勋郎汉阳驿,因语歔欷已成昔。
走笔还赓美人句,犹感白杨堪作柱。
我来登赏非唐人,尚引多情聊怆神。
人生真尽皆为尘,百年一饷难留春。
高楼人散谁复亲,只有燕子年年新。
盼盼初归楼上时,想如燕子长双飞。
有才将色世间少,况复节义犹堪依。
将军一去十馀载,玉箫瑶瑟无心解。
岂不能死空相随,以色累公非所知。
白老曾为赋诗客,风袅花枝醉无力。
后会勋郎汉阳驿,因语歔欷已成昔。
走笔还赓美人句,犹感白杨堪作柱。
我来登赏非唐人,尚引多情聊怆神。
人生真尽皆为尘,百年一饷难留春。
高楼人散谁复亲,只有燕子年年新。
这首诗《燕子楼》由宋代诗人黄裳所作,通过对燕子楼的描绘与联想,展现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开篇“盼盼初归楼上时”,以“盼盼”这一形象,引入对燕子楼的回忆,仿佛是主人公在等待着什么,营造出一种期待与思念的氛围。“想如燕子长双飞”,运用比喻,将盼盼与燕子相比较,表达了对自由与爱情的向往。
接着,“有才将色世间少,况复节义犹堪依”,赞美了盼盼不仅才华出众,而且具备高尚的节操和义气,值得依靠。这种对完美女性形象的刻画,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理想伴侣的追求。
“将军一去十馀载,玉箫瑶瑟无心解”,描述了时间的流逝,以及盼盼在等待中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将军的离去,象征着希望与梦想的破灭,而玉箫瑶瑟的无心解,暗示了情感的失落与无法挽回。
“岂不能死空相随,以色累公非所知”,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无奈与痛苦,即使愿意牺牲生命,也无法改变现状,因为盼盼深知,自己的存在只是累赘而非支持。
“白老曾为赋诗客,风袅花枝醉无力”,通过回忆白老的赋诗,进一步深化了对盼盼形象的塑造,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后会勋郎汉阳驿,因语歔欷已成昔”,预示了未来的相聚只能成为过去,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与对过去的怀念。
“走笔还赓美人句,犹感白杨堪作柱”,诗人以自己的创作回应,表达了对美的追求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我来登赏非唐人,尚引多情聊怆神”,诗人自述来访,虽非古人,却能感受到其中的情感与哀愁,表达了对历史与文化的共鸣。
“人生真尽皆为尘,百年一饷难留春”,诗人通过感叹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高楼人散谁复亲,只有燕子年年新”,最后以高楼与燕子的对比,强调了时间的无情与自然的永恒,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与对新生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爱情、时间、生命等主题的独到见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善水沃沸焦,善药调瞑眩。
吾岂斯人徒,屏开慈母面。
丹青解人意,二字出素练。
孝哉耘瓜子,伤根岂所愿。
升堂致一唯,出门成两见。
遂令李老书,不入韩非传。
吾家桃李园,力行未敢倦。
明知政事拙,稍觉言语贱。
四科定谁先,袖手冰入砚。
会请无言师,宽处著方便。
蜀地虽远天之涯,蜀人只隔一水巴。
自从文翁建此学,此俗化为齐鲁家。
泮林春风桑椹熟,集鼓坎坎闻晨挝。
诸生堂奥分左右,相比以立如排衙。
九牧之金充岁贡,搜出精矿遗其沙。
卿云褒武皆蜀秀,虎豹各自雄须牙。
两京得人广数路,忍使丘中留子嗟。
不然题名百许辈,无一显者何谓耶。
我亦典学老从事,试向坐中寻孟嘉。
庾郎吾家千里驹,朝暮勤苦读父书。
少年绰有老成态,月旦考订评乡闾。
明当别我择贤妃,结束琴剑谁挽裾。
春空吹晴惠风畅,烟草弄色和气舒。
野桥融泄柳絮合,石岸惨怆鸣鶢鶋。
乘龙有期弗获饯,数椽政葺渊明庐。
旅愁冥思莫排遣,离恨挂臆难扫除。
况当春晚气暄淑,著体欲醉甘醴如。
修程所嘱盖养摄,礼毕早办双飞舆。
妇翁传道世大儒,习俗再使淳古初。
稔知贤舅继家学,子如从之师有馀。
归来阿叔待审订,义路礼门从广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