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秘灵迹,海近气常阴。
尊者何年在,樵人去路深。
云龙归绝顶,花鸟傍禅心。
十八前朝寺,哀猿空夜吟。
山川秘灵迹,海近气常阴。
尊者何年在,樵人去路深。
云龙归绝顶,花鸟傍禅心。
十八前朝寺,哀猿空夜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深而神秘的山川景象,展现出自然与历史的交融。首句"山川秘灵迹"暗示了山中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奇妙景观,而"海近气常阴"则点出临近海洋的地方气候湿润,环境清幽。接下来的"尊者何年在"表达了对古代高僧的怀念,以及山中的古老禅寺所承载的历史感。
诗人通过"樵人去路深"描绘出通往寺庙的小径深远且少有人迹,强调了山寺的隐秘和宁静。"云龙归绝顶"运用了龙的形象,象征着高僧或佛法的崇高,而"花鸟傍禅心"则以自然生物的和谐共处,烘托出禅意的氛围。
最后两句"十八前朝寺,哀猿空夜吟"揭示了寺庙的悠久历史,以及夜晚时分,唯有哀鸣的猿猴声回荡在空寂的山林中,增添了时光流转和物是人非的感慨。整体上,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雁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给人以深沉而静谧的印象。
卦辞爻辞易之注,孔子读之悟其故。
彖辞象辞易之疏,孔子作之志其悟。
悬知孔子大悟时,太虚中不挂一丝。
与易为一自不知,奚以卦辞爻辞为。
渠无孔子大机械,所恃嗫嚅三尺喙。
象彖爻辞从领会,其如犹有卦辞在。
诚使时习能绝编,安知日新不忘筌。
著脚还超九师先,回头更勘三画前。
渊中见潜鱼,床下闻斗蚁。
从知聪和明,反累目与耳。
孔门三千人,十资九其慧。
竟失道之归,端为慧所使。
回以愚故专,首得一宗旨。
其次参好修,与回亦无异。
受裁鲁有馀,学道心不贰。
顿悟圣授机,万理付一唯。
坐曹在西退食东,一间然尔万不同。
彼无乃俗饱吾聒,此不胜幽醒我聪。
不律不吕自中节,非夔非襄谁传宗。
意其金沙澒磅礴,否则银汉鍧穹窿。
开窗即之辨所以,老松不受风所攻。
松莫之禦非自暴,风无所争不相容。
二者无心一有感,自然成声关大通。
混沌之窍君之耳,松风触处天机融。
声之真者非固有,况复流归形似中。
潺潺㶁㶁盖其似,得真忘似君新功。
更收吾耳听以气,一扫从前真似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