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江头看绿杨,归来学得两眉长。
低声更向萧郎问,又恐眉长不称妆。
昨日江头看绿杨,归来学得两眉长。
低声更向萧郎问,又恐眉长不称妆。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性角色的自言,表达了一种对美貌的关注和追求。"昨日江头看绿杨"一句,通过观赏自然景物来比喻自己的容颜,显示了诗人对春天生机勃勃景象的喜爱,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对于自身青春与美貌的珍视。
"归来学得两眉长"则透露出主人公对于美丽的追求,她不满足于现状,而是通过某种方式(可能是化妆或修饰)使自己的眉毛变得更加秀美。这一行也表现了古代女性对容貌修饰的重视。
接下来的"低声更向萧郎问",主人公在询问某个知识渊博的人——萧郎,可能是在咨询关于如何保持或强化自己的眉妆。这里的"低声"暗示了一种私密和细心的态度,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这个问题的谨慎。
最后一句"又恐眉长不称妆"则表达了一种担忧,即即便眉毛修饰得很长,但如果不符合整体的妆容,那么这样的努力也是徒劳的。这句话体现了古代女性对于整体形象协调性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一个小小的主题——女性对美貌的关注,展现了古代女性对于自身形象的精心打理和审美标准。
两台帘对卷,燕芹香、风花近清明。
望春弥柳际,流红水布,暖縠天晴。
谁信闲襟似水,时忆语溪耕。
襟抱番江阔,云远波平。
静昼轻挥玉麈,见春扉草绿,暮冶烟青。
问清华姓字,几度录虬屏。
看西湖、一汀鸳鹭,正晓风、残月两三星。
早归来,赴花鱼宴,宫树闻莺。
西园可散发,何必赋远游。
地旷多雄风,叶声无时休。
幸有济胜具,枯藜支白头。
平生会心处,未觉身淹留。
散坐青石床,松意淡欲秋。
薄雨青众卉,深林耿微流。
一凉天地德,物我俱夷犹。
东北方用武,六月事戈矛。
甲裳无乃重,腐儒故多忧。
珍禽叫高树,且复寄悠悠。
薄日轻云,天气好、相将祈谷。
民情喜、颂声洋溢,清风斯穆。
饮酒不多元有量,吟诗无数添新轴。
对古人、一笑我真愚,君无俗。斜川路,经行熟。
黄花在,归心足。问渊明去后,有谁能属。
神武衣冠惊梦里,江湖渔钓论心曲。
但从今、散发更披襟,谁能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