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快晴明,别岳遇风雨。
此事亦偶然,何足陈䛕语。
况兹遍郊麦,青青二寸许。
待泽正斯时,渴望愁农父。
狂风惯吹云,细雨未沾土。
彭怒不肯让,如膏亦奚补。
连年水旱灾,偏萃于齐鲁。
纵发帑粟施,岂救流离苦。
哀哉㷀独民,惭为汝父母。
登岳快晴明,别岳遇风雨。
此事亦偶然,何足陈䛕语。
况兹遍郊麦,青青二寸许。
待泽正斯时,渴望愁农父。
狂风惯吹云,细雨未沾土。
彭怒不肯让,如膏亦奚补。
连年水旱灾,偏萃于齐鲁。
纵发帑粟施,岂救流离苦。
哀哉㷀独民,惭为汝父母。
这首诗名为《别岳》,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登岳时天气由晴转雨的意外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现象偶然性的感慨,以及对农业收成和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
首句“登岳快晴明”,描绘了诗人登高远望,天空晴朗明媚的景象,预示着一个美好的旅程即将开始。然而,“别岳遇风雨”一句转折,指出在离开山岳之际,却遭遇了风雨交加的天气,这种变化突显了自然界的不可预测性。
接着,诗人以“此事亦偶然,何足陈䛕语”表达对自然现象偶然性的理解,认为这样的变化虽令人意外,但并不值得大书特书。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接纳。
随后,诗人将视角转向了农业与农民,提到郊外麦田正值需要雨水滋润的时节,表达了对农民期待降雨以促进农作物生长的同情。然而,面对“狂风惯吹云,细雨未沾土”的现实,诗人感叹雨水未能及时到达地面,这不仅影响了农作物的成长,也反映了当时可能存在的干旱问题。
“彭怒不肯让,如膏亦奚补”一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描述了雨水与风力之间的冲突,强调了雨水对于缓解干旱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即使雨水到来,也可能因为风力过大而无法有效滋润土地。
最后,诗人揭示了连年水旱灾害对齐鲁地区的影响,尽管政府可能采取了发放粮食救济的措施,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离失所民众的苦难。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并自责未能更好地帮助百姓,体现了其作为君主的责任感和对人民福祉的关注。
综上所述,《别岳》一诗通过描绘自然现象的变化与对农业、民生的关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规律的理解、对农民生活的同情以及对国家治理的反思,是一首兼具自然描写与人文关怀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