辍帆谒肖像,衣冠非汉俦。
翩翩挂佛幡,小椟求香油。
庸衲资诳惑,良为先生羞。
后来跻两贤,几与逆祠侔。
扁堂失本旨,贻诮何时休。
盍归白而长,是正兹谬悠。
辍帆谒肖像,衣冠非汉俦。
翩翩挂佛幡,小椟求香油。
庸衲资诳惑,良为先生羞。
后来跻两贤,几与逆祠侔。
扁堂失本旨,贻诮何时休。
盍归白而长,是正兹谬悠。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谢采伯题于钓台三贤堂的作品,通过对三位贤者的描绘,表达了对某些行为的批评和对回归正道的呼吁。首句“辍帆谒肖像”描绘了来访者停下船只为瞻仰肖像,暗示了对人物的敬仰。然而,“衣冠非汉俦”则指出这些肖像并非汉代人物,暗示了可能存在的误解或不实之处。
接着,“翩翩挂佛幡,小椟求香油”描述了人们挂着佛幡,以小盒求取香油,可能是在举行某种宗教仪式,但诗人认为这种行为并不符合先贤的精神。“庸衲资诳惑,良为先生羞”批评了那些借机欺骗的人,认为这有损于先贤的名誉。
“后来跻两贤,几与逆祠侔”进一步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行为甚至接近于对反面人物的崇拜,与真正的贤者相提并论,这是对历史记载的偏离。“扁堂失本旨,贻诮何时休”强调了三贤堂初衷的丧失,这样的错误何时才能停止?
最后,“盍归白而长,是正兹谬悠”劝告人们应该回归正道,纠正这种长久以来的谬误,使三贤堂恢复其应有的意义。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讽刺和批评,表达了对历史真实性的尊重以及对文化传承的严肃态度。
年过四十不作官,还将短发笼儒冠。
平生一经已烂熟,胡为挟入桥门观。
前年乡书名始刊,曲江又避春风寒。
重来桥门住三载,打头矮屋聊盘桓。
朝齑暮盐不满盘,何须故人劝加餐。
日高对案笑扪腹,自有五色之琅玕。
侧身西北望长安,眼中一朵红云团。
天门欲往涩如棘,若比蜀道尤云难。
嗟哉出处谁得似,颇似吴下吴生宽。
吴生作诗忽盈纸,送君还到春闱里。
春闱多士多如蚁,勿将老少分忧喜。
君不见韩昌黎、张童子,同是陆公门下士。
昌黎文章如皦日,童子声名逐流水。
人生传世有如此,区区科第何难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