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陵祀回同谢汉甫游碧云寺欧祯伯贻诗见怀》
《陵祀回同谢汉甫游碧云寺欧祯伯贻诗见怀》全文
明 / 游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窅窕禅宫驻碧云,朝陵回辔蹑清氛。

高天欲接丹梯近,落日遥看紫气分。

欧冶不教龙剑合,谢宗犹傍凤毛群。

山中已听钧天乐,却笑人间那得闻。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游览碧云寺时的壮丽景色与深邃意境。诗人游朴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审美情趣。

首联“窅窕禅宫驻碧云,朝陵回辔蹑清氛”描绘了碧云寺的静谧与庄严,仿佛置身于一片清幽的云雾之中,晨光初照,马蹄轻踏,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雅之气。这里运用了“窅窕”形容寺院的深远与神秘,“驻碧云”则赋予了景物以动态美,仿佛云朵也在此停留,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颔联“高天欲接丹梯近,落日遥看紫气分”进一步展现了天空与地面的交融之美。诗人想象着通往高天的丹梯似乎触手可及,而夕阳西下,紫气在远处飘散,营造出一种既浪漫又神秘的氛围。这里的“丹梯”象征着通往仙境的阶梯,而“紫气”则常被用来形容祥瑞之气,两者结合,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景,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颈联“欧冶不教龙剑合,谢宗犹傍凤毛群”引用了古代传说中的欧冶子铸剑和谢安的故事,通过这些典故,诗人表达了对技艺与才华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自己虽身处尘世,但内心追求的却是超越凡俗的精神世界。这里“龙剑”与“凤毛”分别代表了卓越的技艺与非凡的才华,而“不教合”与“犹傍群”则体现了诗人对于保持自我独特性与追求集体和谐的思考。

尾联“山中已听钧天乐,却笑人间那得闻”则是全诗情感的升华。诗人仿佛在山中听到了天籁之音,那是超越世俗的美妙音乐。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更是对精神世界的向往与追求。最后一句“却笑人间那得闻”,则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讽刺,同时也强调了精神追求的重要性,即在繁忙尘世中,不应忘记寻找内心的宁静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巧妙的典故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卓越技艺的赞美以及对精神世界的深刻追求,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魅力的作品。

作者介绍

游朴
朝代:明   字:太初   籍贯:明福建福宁(今福建柘荣县)   生辰:1526—1599

游朴(1526—1599),明福建福宁(今福建柘荣县)人,字太初。少聪慧,九岁能属文。万历二年进士,授成都府推官。入为大理寺评事。历迁刑部郎中。三任法曹,办案力求公正。官终湖广参政。有《藏山集》。
猜你喜欢

春日小园即事十首·其六

傍宅荒山几许长,荛夫芸子纵牛羊。

何当尽与栽桃李,叠石周遭筑短墙。

(0)

武林书事九首·其二

竹林七贤六有子,何独无闻刘伯伦。

梦想先师授书处,城东风雨卧荒坟。

(0)

正月十九日四更起读朱文公年谱至天大明赋十二首·其七

草制无知傅伯寿,问诗不答陈傅良。

王淮林栗胡纮辈,仲尼日月曾何伤。

(0)

北高峰屡欲登而辍

拟上高峰最上头,篮舆已赁又还休。

旧来诗眼如今别,添与江南一段愁。

(0)

吴清翁石桥

金椎谁奋破山霆,趋石浑疑走六丁。

间道便须横螮蝀,长竿先已竖蜻蜓。

济川作略君堪纪,吟雪行藏我欲经。

领取溪山好风月,更看高架翼然亭。

(0)

对仙华雪怀

仙华万仞石离离,山上崭崭万壑危。

雪与梅花俱在望,琴携野鹤转相随。

清如和靖西湖夜,兴如王猷剡上时。

我欲酬诗追雅调,寒山鸟迹少于飞。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花蕊夫人 杜琼 费祎 陈夔龙 戴明说 宋绶 蔡琰 钟离权 哥舒翰 冯小青 葛洪 王赞 韩熙载 田为 苏易简 毌丘俭 朱高炽 李宗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