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馀临涧观涨,云散开门面山。
啼鸟落花处处,先生那得春閒。
雨馀临涧观涨,云散开门面山。
啼鸟落花处处,先生那得春閒。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山间的一幅宁静而生机勃勃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
首句“雨馀临涧观涨”,描绘了雨后的山涧,水位上涨的景象。这里的“雨馀”指雨后,给人一种清新、湿润的感觉;“临涧”则暗示了诗人站在山涧边,直接面对自然的壮丽景色。“观涨”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观察和欣赏,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敏感。
次句“云散开门面山”,描述的是雨后云雾散去,阳光洒在山面上的景象。这里的“云散”意味着天空的晴朗,空气的清新;“开门”可能是指打开窗户或门扉,让自然风光尽收眼底;“面山”则强调了山的正面,可能是诗人所面对的方向。整句描绘出一幅晴空万里,山色如洗的画面,给人以开阔、舒畅之感。
第三句“啼鸟落花处处”,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在这里,“啼鸟”指的是鸟儿的鸣叫,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落花”则是春天特有的景象,代表着季节的更替和自然的循环。这两者共同营造了一种充满生命力和希望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和谐。
最后一句“先生那得春閒”,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感慨和享受。这里的“先生”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也可以泛指任何能够欣赏到自然美景的人。“那得春閒”则意味着在这样的春日里,人们很难找到闲暇的时间,因为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都值得人们去欣赏和体验。这句话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也传递出一种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态度。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雨后山间清新的自然景观和春天的生机勃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珍惜。
早传三箭定,稍得万几閒。
回跸经临便,逾年想像间。
军声扬雪岭,舆颂溢桃关。
离聚何须论,心同孰往还。
慎独之言始曾子,子思得之传孟氏。
岂惟学者立身方,吾乃因之悟治理。
常人於不见闻处,是谓独也斯慎尔。
惟於帝王独则无,长言试为申其旨。
无论明廷莅政时,如纶如綍谨所始。
深宫温室稍宴閒,复有嫔嫱及内史。
视於无形听无声,意之所向随方揣。
耳属於垣孰踰此,千里应违已若彼。
凡人於独总宜慎,无可独者当倍蓰。
乾乾惕若朝继夕,尚虞此意或暂弛。
武王铭於盘盂几杖洵有因,奚啻十目所视十手指。
嘉宴锡远人,翠䍐驻西苑。
光风柳外摇,春色壶中宛。
徙倚憩书屋,俯仰眄云巘。
池阳冰渐脆,墙阴雪初软。
嫩莎忽已萌,生稊未能绾。
孤琴何必抚,双鹤原堪款。
几馀此静讨,逸兴复不浅。
大哉造化功,妙矣韶华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