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白枫丹缋叠崚,出蓝妙处恰相应。
尔参泉石双清擅,我戒宣和百事能。
载酒扁舟云外客,掩关古寺定中僧。
浮图百尺堪吟眺,拟凭朱栏最上层。
荔白枫丹缋叠崚,出蓝妙处恰相应。
尔参泉石双清擅,我戒宣和百事能。
载酒扁舟云外客,掩关古寺定中僧。
浮图百尺堪吟眺,拟凭朱栏最上层。
此诗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层次分明的山水画卷。首句“荔白枫丹缋叠崚”以“荔白”与“枫丹”对比,形象地展现了秋天的色彩变化,荔枝的洁白与枫叶的火红交织在一起,如同精美的绘画一般,堆叠在山岭之上。接着,“出蓝妙处恰相应”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出蓝”这一成语,赞美了画面中的色彩搭配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仿佛从深蓝色中脱颖而出,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妙。
“尔参泉石双清擅,我戒宣和百事能”两句,通过“尔”与“我”的角色转换,表达了对画面中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对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前者“泉石双清擅”,意味着水石之间清雅脱俗,后者“宣和百事能”,则暗示了艺术家能够驾驭各种题材,技艺高超。
“载酒扁舟云外客,掩关古寺定中僧”描绘了两种不同的生活场景:一位云游四方的酒徒乘着扁舟穿梭于云海之中,另一位僧人则在古寺中闭门修行,内心宁静。这两幅画面相互映衬,展现了人生的多样性和内心的平静。
最后,“浮图百尺堪吟眺,拟凭朱栏最上层”将视角提升至更高的层次,一座百尺高的佛塔成为观景的绝佳地点,站在朱红色的栏杆上,可以尽情欣赏这幅壮丽的山水画卷。整首诗通过对画面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艺术创作的独到见解。
我似老牛鞭不动,雨滑泥深四蹄重。
汝如黄犊走却来,海阔山高百程送。
庶几门户有八慈,不恨居邻无二仲。
他年汝曹笏满床,中夜起舞踏破瓮。
会当洗眼看腾跃,莫指痴腹笑空洞。
誉儿虽是两翁癖,积德已自三世种。
岂惟万一许生还,尚恐九十烦珍从。
六子晨耕箪瓢出,众妇夜绩灯火共。
春秋古史乃家法,诗笔《离骚》亦时用。
但令文字还照世,粪土腐馀安足梦。
昨者忧不足,今者厌有馀。
垂垂匝晓夕,滟滟平浍渠。
苗事方用壮,过潦非所虞。
但虑盈与亏,理或相乘除。
它日傥望霓,神贶俱堕虚。
造物愿有终,屯膏时其输。
自此大有年,大书不一书。
饱饭乐田社,一官徒区区。
冰玉精神绝点埃,人间无物似寒梅。
凌霜傲雪浑閒事,最是欺春不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