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气入残夜,萧疏梦不成。
半窗残月影,千里故乡情。
露冷萤无火,天寒雁有声。
筹边当此地,还欲请长缨。
秋气入残夜,萧疏梦不成。
半窗残月影,千里故乡情。
露冷萤无火,天寒雁有声。
筹边当此地,还欲请长缨。
这首《秋夜偶成》由清代诗人金和所作,描绘了深秋夜晚的凄清景象与诗人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
首句“秋气入残夜”,点明了季节与时间,秋风渐起,夜色已深,营造出一种凉意袭人的氛围。次句“萧疏梦不成”,写出了诗人难以入眠的情状,梦境破碎,心绪难平,映射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
接着,“半窗残月影”一句,以月光为媒介,将诗人的情感投射到自然之中,月影斑驳,仿佛是诗人思绪的投影。而“千里故乡情”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距离虽远,但情感却如影随形,难以割舍。
“露冷萤无火,天寒雁有声”两句,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变化,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寒冷与寂寥。露珠在冷风中凝结,萤火虫失去了光芒,大雁南飞时的鸣叫声,既是自然界的声音,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这一联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动衬静,以声衬寂,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最后,“筹边当此地,还欲请长缨”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国家边疆安全问题的忧虑与责任感。他身处秋夜,思绪万千,不仅为个人的思乡之情所困扰,更对国家的安危感到了深深的忧虑。这里的“筹边”即筹划边防,“请长缨”则是引用了汉代名将李广的典故,表达出诗人希望为国效力、保家卫国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底蕴。在清冷的秋夜里,诗人的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既表达了个人的孤独与思念,也寄托了对国家的关怀与责任,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丁字畦边,见一带、阴阴夏木。
扶疏甚、钓丝斜漾,菱丝大熟。
莺暖鮰鱼新上市,草香蚕子齐登簇。
喜炊烟、一缕袅江边,燃湘竹。茭鸡唱,溪流足。
姑恶叫,山光绿。听樵歌正断,渔歌又续。
泥滑妇愁微雨馌,村深儿趁朝凉读。
更柳塘、吹起牛风,波如縠。
六萌未驾,忽琼枝摧折,夭桃零落。
留得崔徽风貌在,相见丰姿如昨。
十载天涯,浮萍风絮,苦恨郎情薄。
深宵篝火,书成谁付鸾鹤。
从此天上人间,生离死别,一样情怀恶。
子夜歌成肠已断,休唱丁娘十索。
最苦金闺,年年压线,都为他人作。
埋香何处,白杨衰草城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