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萌未驾,忽琼枝摧折,夭桃零落。
留得崔徽风貌在,相见丰姿如昨。
十载天涯,浮萍风絮,苦恨郎情薄。
深宵篝火,书成谁付鸾鹤。
从此天上人间,生离死别,一样情怀恶。
子夜歌成肠已断,休唱丁娘十索。
最苦金闺,年年压线,都为他人作。
埋香何处,白杨衰草城郭。
六萌未驾,忽琼枝摧折,夭桃零落。
留得崔徽风貌在,相见丰姿如昨。
十载天涯,浮萍风絮,苦恨郎情薄。
深宵篝火,书成谁付鸾鹤。
从此天上人间,生离死别,一样情怀恶。
子夜歌成肠已断,休唱丁娘十索。
最苦金闺,年年压线,都为他人作。
埋香何处,白杨衰草城郭。
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女子对爱情的深切怀念与无奈。开篇“六萌未驾,忽琼枝摧折,夭桃零落”,以自然界的变化隐喻情感的消逝,琼枝、夭桃的凋零象征着美好事物的逝去,暗示了主人公情感的失落与哀伤。
接着,“留得崔徽风貌在,相见丰姿如昨”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即使外貌依旧,但内心的情感却已不再。崔徽是古代著名的才女,此处借指女子心中的理想形象,与现实中的爱人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
“十载天涯,浮萍风絮,苦恨郎情薄”三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复杂性。十年的分离,比喻为随波逐流的浮萍和飘荡不定的风絮,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在漫长岁月中对爱人的思念与痛苦。而“苦恨郎情薄”则直接表达了对爱人情感淡薄的不满与遗憾。
“深宵篝火,书成谁付鸾鹤”两句,通过深夜篝火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氛围。书信的书写与无人传递,象征着情感的无处寄托,以及对沟通与理解的渴望。
“从此天上人间,生离死别,一样情怀恶”四句,将情感上升到更广阔的层面,无论是生离还是死别,都同样让人感到痛苦与悲伤。这里不仅包含了对现实分离的哀叹,也暗含了对生死相隔的无奈。
“子夜歌成肠已断,休唱丁娘十索”两句,通过引用古代歌曲《子夜歌》和《丁娘十索》,进一步强化了情感的悲凉与哀愁。子夜歌常用来表达深夜的孤独与思念,《丁娘十索》则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歌曲或曲调,此处暗示了女子内心的极度痛苦与哀伤。
最后,“最苦金闺,年年压线,都为他人作”三句,将情感聚焦于女子的生活状态,尤其是“金闺”(富贵人家)的环境,以及“压线”(织布时的线头)的比喻,暗示了女子在婚姻或情感关系中的被动与牺牲,最终为他人所用,表达了对命运不公的感慨。
“埋香何处,白杨衰草城郭”作为结句,以凄美的自然景象收尾,寓意着女子情感的最终归宿与哀悼。香埋何处,暗示了情感的终结与消失;白杨衰草、城郭,则构成了一幅荒凉的背景,强化了情感的悲凉与哀愁。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深刻描绘了女子在情感遭遇挫折后的复杂心理活动,展现了她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对现实痛苦的无奈、以及对未来命运的哀叹,情感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