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李侯笔端如渭川,顷刻匹纸生琅玕。
霜柯雪干铁石色,忽作小山烟雨寒。
问君何从得此本,湖州嫌浓眉州软。
风轩月槛一相逢,妙处不与人意远。
人言学画先学影,此君风骨青云并。
林深有路鸟声真,日高无人山气静。
平生见此我不疏,逢侯得画两有馀。
从今洗眼空山底,更读人间潇洒书。
君不见李侯笔端如渭川,顷刻匹纸生琅玕。
霜柯雪干铁石色,忽作小山烟雨寒。
问君何从得此本,湖州嫌浓眉州软。
风轩月槛一相逢,妙处不与人意远。
人言学画先学影,此君风骨青云并。
林深有路鸟声真,日高无人山气静。
平生见此我不疏,逢侯得画两有馀。
从今洗眼空山底,更读人间潇洒书。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戴表元所作的《谢李仲宾墨竹》,通过对李仲宾笔下墨竹的描绘,展现了其艺术才华和作品的独特魅力。诗人首先惊叹于李侯(李仲宾)的绘画技艺,比喻他的笔触犹如渭川流水,瞬间在纸上创造出繁复而生动的竹子形象,如同琅玕般美丽。接着,他赞美了画中竹子的质感,既有霜柯雪干的坚硬,又有烟雨寒意的淡雅。
诗人好奇地询问这幅画的创作源泉,认为湖州的墨色虽浓,但眉州的却稍显柔软,而李仲宾的作品恰好融合了两者之长,既有风度又有深度。他进一步指出,学习绘画要先学形,而李仲宾的竹子不仅形似,更有风骨,如同青云直上。画面中的竹林深处,鸟鸣清晰,日高时分,山气宁静,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意境。
诗人表达自己对李仲宾画作的喜爱,表示平生能多次欣赏到这样的佳作,实属难得。最后,他表示将在这幅画前洗净心灵,仿佛置身于空山之中,品味人间的潇洒与高雅。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画家的技艺和画作的艺术价值,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艺术的深深敬仰。
军垒近仙山,麻源第三谷。
灵运诗亦存,鲁公记可读。
幸时无寇攘,闲日望云木。
傥见西王母,白麟如白鹿。
来寻鸟爪人,神光生石屋。
无念痒背搔,还恐罹怒扑。
学道我未成,鍊气不饱腹。
安得羽翼生,下上同黄鹄。
送君想君游,星斗坛边竹。
比从江南来,又从江南去。
孤舟随雁群,晚泊定何处。
霜橙可为齑,冰鲙思下箸。
此兴吾不知,薄言聊所慕。
五月江南行,南风江恶溯。
乘潮虽有信,不过湓城去。
船经香炉峰,峰前须暂住。
三年少尹劳,始得看瀑布。
到官未必闲,举察忧财赋。
回思庐山傍,尘土已生虑。
尚存滕王阁,无忘一登顾。
六月畏岭险,乃陟川程迂。
遥看云中雁,不乱江上凫。
鱼网离飞鸿,我邑望何殊。
鳞方怀其剖,鸟反值以刳。
为言等王民,岂限楚与吴。
是维见恋慕,作诗赠路隅。
终南下临长安城,峻栏高槛黄金嬴。
嵩山亦近洛阳陌,鲜车怒马一日程。
大梁平广匝千里,不见云峰来眼底。
其间自有高趣人,扫室呼工岩壑启。
初疑巨灵勇擘华,不比将军能聚米。
暗雨轻烟满室中,尘事如脂一朝洗。
又将馀力作脩竹,石上数茎风撼玉。
叶斜枝亚寒声尽,节老根狞生意足。
何须践苔眠绿阴,然后始为嵇阮公。
三贤歌咏已见意,舞女不须频整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