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堆红叶,秋原隐白蒿。
乡遥愁望远,病起强登高。
为客惭乌帽,随人试浊醪。
逢时聊引兴,能赋愧词曹。
野寺堆红叶,秋原隐白蒿。
乡遥愁望远,病起强登高。
为客惭乌帽,随人试浊醪。
逢时聊引兴,能赋愧词曹。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癸巳年九月九日与友人在兴德寺后池台相聚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复杂的情感。
首联“野寺堆红叶,秋原隐白蒿”,以“堆红叶”和“隐白蒿”描绘出一片秋意盎然的景象,红叶满地,白蒿隐现,色彩对比鲜明,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萧瑟的氛围。
颔联“乡遥愁望远,病起强登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因身体不适而勉强登山的无奈。这里的“望远”不仅指实际的眺望,也暗含了对未来的忧虑和对过去的回忆。
颈联“为客惭乌帽,随人试浊醪”,写出了诗人作为客人的尴尬和随波逐流的心态。乌帽象征身份,浊醪则是简朴的酒水,暗示了诗人虽身处宴席,内心却感到不自在和疏离。
尾联“逢时聊引兴,能赋愧词曹”,表明诗人虽然在佳节之际与友人相聚,享受着一时的欢愉,但内心却充满了对才华的自省和对文士群体的敬仰。这里的“词曹”指的是文士,诗人以谦逊的态度表达了自己在文学上的不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诗人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一幅秋季聚会的生动画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对自我身份的反思。
孤峰临万象,秋气何高清。
天际南郡出,林端西江明。
山门二缁叟,振锡闻幽声。
心照有无界,业悬前后生。
虽知真机静,尚与爱网并。
方首金门路,未遑参道情。
五月长斋戒,深居绝送迎。
不离通德里,便是法王城。
举目皆僧事,全家少俗情。
精修无上道,结念未来生。
宾閤缁衣占,书堂信鼓鸣。
戏童为塔象,啼鸟学经声。
黍用青菰角,葵承玉露烹。
马家供薏苡,刘氏饷芜菁。
暗网笼歌扇,流尘晦酒铛。
不知何次道,作佛几时成。
四明山绝奇,自古说登陆。
苍崖倚天立,覆石如覆屋。
玲珑开户牖,落落明四目。
箕星分南野,有斗挂檐北。
日月居东西,朝昏互出没。
我来游其间,寄傲巾半幅。
白云本无心,悠然伴幽独。
对此脱尘鞅,顿忘荣与辱。
长笑天地宽,仙风吹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