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乐天少傅五月长斋广延缁徒谢绝文友坐成睽间因以戏之》
《乐天少傅五月长斋广延缁徒谢绝文友坐成睽间因以戏之》全文
唐 / 刘禹锡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五月长斋戒,深居绝送迎。

不离通德里,便是法王城。

举目皆僧事,全家少俗情。

精修无上道,结念未来生。

宾閤缁衣占,书堂信鼓鸣。

戏童为塔象,啼鸟学经声。

黍用青菰角,葵承玉露烹。

马家供薏苡,刘氏饷芜菁。

暗网笼歌扇,流尘晦酒铛。

不知何次道,作佛几时成。

(0)
翻译
五月间我持斋修行,深居简出不接待宾客。
居住在通德里,这里就像佛法之城。
放眼望去尽是僧侣之事,家中几乎无世俗之气。
专心修习最高佛法,心中满是对来世的期许。
僧人占据宾舍,书堂响起诵经的钟声。
孩童模仿塔形玩耍,鸟儿学唱经文。
用青菰角煮黍米,以玉露烹制葵菜。
马家提供薏米,刘氏赠送芜菁。
暗影笼罩着歌舞的扇子,灰尘覆盖了酒器。
不知何时能如次道般,修行到成佛的那一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佛教僧侣在五月进行长时间斋戒修行的场景。开篇“五月长斋戒,深居绝送迎”表明主角色的严肃与专注,他们选择了远离尘世的生活,不再与外界有所往来。这段落设置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情绪基调。

接着“不离通德里,便是法王城。举目皆僧事,全家少俗情”进一步描写了主角色的居住环境,这个地方被比喻为“法王城”,意味着这里是一个佛法高深、充满神圣之地的所在。而“举目皆僧事,全家少俗情”则强调了这个空间内外一切活动都与佛教修行相关,与世俗生活相去甚远。

诗人通过“精修无上道,结念未来生”表达了主角色的修行目的和信仰。他们致力于最高的佛法修炼,并且对来世有所期待,这种超越现世、关注来生的思想是佛教中轮回观的一种体现。

接下来的几句“宾閤缁衣占,书堂信鼓鸣。戏童为塔象,啼鸟学经声”则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刻画了僧侣们的修行生活,他们或是通过缝制僧衣、在书堂诵读佛经,或是让孩童模仿塔形、鸟儿学习佛教经文的声音,展现了一种充满宗教色彩的和谐场景。

“黍用青菰角,葵承玉露烹。马家供薏苡,刘氏饷芜菁”这几句则描绘了僧侣们日常的饮食生活,他们使用的是简单而纯净的食材,如同古代中国人对佛教僧侣清贫自守的生活态度给予了一种美好的赞扬。

最后,“不知何次道,作佛几时成”则是诗人对于修行者成佛之路的疑问和对未来的期待。这不仅反映了个人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也体现了佛教中对于“成佛”的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宁静、超脱与虔诚的生活状态,是对佛教僧侣生活的一种美好想象和赞美。

作者介绍

刘禹锡
朝代:宋

猜你喜欢

送望江教谕伯清先生乃兄还莆·其一

春草梦残劳北上,松楸望断复南归。

往来总系纲常重,一任风尘敝客衣。

(0)

效古十九首·其十四

死者不可作,生者尚未衰。

生时不共乐,死去复难追。

瞻彼南山麓,丘冢何累累。

感之思故国,旋归苦无期。

登高独徘徊,耿耿徒伤悲。

(0)

效古十九首·其八

凤栖在碧梧,鱼游在绿水。

婉娈相因依,始终长若此。

初与君结好,期与君偕老。

胡为弃前盟,隔绝千里道。

引领望轩车,山空歌浩浩。

君若方春阳,妾若幽谷草。

阳光不煦妪,草色将枯槁。

惟有贞白心,为君长自保。

(0)

题米元晖画·其三

落霞秋水映长空,千里江山入望中。

未解虎头丘壑意,画图那识米南宫。

(0)

新安舟中望下邳见归雁鸳鸯

一棹随流水,孤城望下邳。

沙寒残雪在,山远夕阳迟。

鸿雁知时节,鸳鸯不别离。

老夫行已久,计日定归期。

(0)

九月二十六日拜谒长陵

盖世英雄主,恢弘事业多。

南分交址郡,北控斡难河。

玉帐銮舆远,神宫紫翠罗。

小臣瞻拜处,有泪落山阿。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夏原吉 黄镇成 林同 王铚 朱同 沈谦 高旭 许棠 刘才邵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