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答庾僧渊诗》
《答庾僧渊诗》全文
魏晋 / 张翼   形式: 古风

茫茫混成始,豁矣四天朗。

三辰还须弥,百亿同一像。

灵和陶氤氲,会之有妙常。

大慈济群生,冥感如影响。

蔚蔚沙弥众,粲粲万心仰。

谁不欣大乘,兆定于玄曩。

三法虽成林,居士亦有党。

不见虬与龙,洒鳞凌霄上。

冲心超远寄,浪怀邈独往。

众妙常所晞,维摩余所赏。

苟未体善权,与子同佛仿。

悠悠诚满域,所遗在废想。

(0)
鉴赏

这首诗《答庾僧渊诗》由魏晋时期的张翼所作,其内容深邃,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与佛教思想。诗中描绘了宇宙的广阔与生命的渺小,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人生与佛法的奥义。

首句“茫茫混成始,豁矣四天朗”开篇即以宇宙的浩瀚与光明为背景,暗示了生命与宇宙的关系,以及对真理的追求。接下来的“三辰还须弥,百亿同一像”,运用对比手法,将宇宙中的星辰与须弥山相提并论,强调了万物的统一性与平等性,体现了佛教中“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理念。

“灵和陶氤氲,会之有妙常”则进一步阐述了宇宙间的和谐与永恒,强调了自然界的微妙规律与不变法则。接着,“大慈济群生,冥感如影响”表达了菩萨的大悲心与普渡众生的精神,以及众生与菩萨之间的感应关系,体现了佛教的核心教义之一——慈悲与因果律。

“蔚蔚沙弥众,粲粲万心仰”描绘了一幅众多修行者虔诚仰望的场景,象征着人们对佛法的向往与追求。而“谁不欣大乘,兆定于玄曩”则强调了大乘佛法对于所有人的吸引力,以及它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

后半部分“三法虽成林,居士亦有党”继续探讨了佛法的多样性与普遍性,指出无论是在修行还是生活中的不同角色,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佛法路径。“不见虬与龙,洒鳞凌霄上”通过自然界的生物形象,比喻人们在追求真理与解脱的过程中,应保持自由与独立的精神状态。

“冲心超远寄,浪怀邈独往”表达了诗人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以及在孤独中寻找真理的勇气。“众妙常所晞,维摩余所赏”则进一步强调了对佛法智慧的追求与欣赏,以及对维摩诘菩萨的崇敬之情。

最后,“苟未体善权,与子同佛仿”提醒读者在追求佛法的过程中,要善于权衡与变通,避免僵化与教条主义。“悠悠诚满域,所遗在废想”则总结了全文,强调了真诚与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去除杂念与妄想的必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哲理的探讨,展现了佛教思想的深刻内涵,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它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一份对生命、宇宙与佛法的哲学反思。

作者介绍

张翼
朝代:宋

猜你喜欢

游洞岩

年光自感忆蹉跎,不着方袍爱绿萝。

万壑烟霞秋后到,半天鸾鹤梦时过。

竹间驻马题诗去,石上横琴得醉多。

流荡此心难共说,因牵俗累欲如何。

(0)

将之金陵舟次古虞侯关

如梭舴艋逐仍留,家有慈亲亦远游。

作客一身轻似燕,依人万事拙如鸠。

已无税课酬关吏,剩有琴书度素秋。

遥望金台春尚早,遐心先寄古虞侯。

(0)

秋夕怀陈四

雨馀山色易黄昏,入望无穷是海云。

一院落花才别我,半林新月未逢君。

浅深萤影愁中见,断续虫声夜后闻。

遥忆空江寥寂甚,陶然应狎白鸥群。

(0)

偶吟

时逢离乱学樵渔,身在逃名只读书。

几日沉吟门懒出,也教猿鹤见人疏。

(0)

忆乔·其一

垂老虬髯感旧知,西风吹泪赴江湄。

红颜薄命伤今古,莫怨茅山乞药迟。

(0)

幽芳记十六首·其十六芭蕉

朱颜永寥绝,想像见红英。

夜壑幽栖甚,无劳送雨声。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杨炯 李壁 戎昱 张载 潘岳 薛逢 梁章钜 孙光宪 王处一 黄瑜 吴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