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物升沉不记年,至今遗迹尚依然。
半林叆叇存灵气,一窍穹窿带冷涎。
饥豹夜归思隐雾,行人晓起讶炊烟。
何如上下从龙去,化作商霖遍九天。
神物升沉不记年,至今遗迹尚依然。
半林叆叇存灵气,一窍穹窿带冷涎。
饥豹夜归思隐雾,行人晓起讶炊烟。
何如上下从龙去,化作商霖遍九天。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古老的龙穴,充满了神秘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诗人以“神物升沉不记年”开篇,巧妙地将时间的概念淡化,强调了此处的古老与神秘。接着,“至今遗迹尚依然”一句,点出了尽管岁月流逝,但这里依然保留着历史的痕迹。
“半林叆叇存灵气,一窍穹窿带冷涎”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龙穴周围的景象。半林中似乎弥漫着一层轻雾,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灵气;而那洞穴的顶端,仿佛挂满了冰冷的涎液,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冷峻。
“饥豹夜归思隐雾,行人晓起讶炊烟”则通过动物与行人的视角,进一步丰富了画面。夜晚,饥饿的豹子在雾中寻找归途,而清晨的行人却惊讶于炊烟的出现,这两幅画面相互映衬,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
最后,“何如上下从龙去,化作商霖遍九天”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变化的向往。想象着能够随龙飞翔,化作甘霖普降大地,既是对自然力量的赞美,也是对自由与奉献精神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龙穴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神秘与和谐,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由、变化和奉献的深刻思考。
长鲸戏浪喷沧海,北风吹乾成雪花。
漫空倾下不暂住,三日不见金老鸦。
天工斗巧变物境,玉作荆州十万家。
须臾堆地厚一尺,直疑天漏亡由遮。
白头老柏最崛强,压折铁干纷鬖髿。
竹屋夜倒不知数,但闻走下雷霆车。
南方瘴土本炎热,经腊犹生碧草芽。
忽遭大雪固可怪,冻儿赤立徒悲嗟。
青钱满把不酬价,斗粟重于黄金沙。
此时刺史颇自愧,起望霁景殊无涯。
有民不能为抚养,安用黄堂坐两衙。
三月二十七,春丛已半空。
细草著露作团绿,落花拥溪相压红。
南北游人归未归,日斜飞絮撩东风。
女娲鍊五石,上补天之缺。
如锢黄金液,万古无由裂。
尧舜首制度,巨防高巀嵲。
后世日破穿,通为万鼠穴。
譬彼果蓏虫,熟烂恣攻啮。
岂无良工手,一起为施设。
非若天之难,前辈有夔卨。
苟或不关心,女娲亦为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