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画手调红绿,好以桃花配丛竹。
岂无短纸作江梅,雪里溪边太幽独。
李侯胸中有佳处,研滴松煤聊寓目。
与梅择对无可人,分付此君真不俗。
淡烟小雨空濛地,何得月明疏影足。
始知璀璨出斜枝,诗画古来真一族。
纷纷画手调红绿,好以桃花配丛竹。
岂无短纸作江梅,雪里溪边太幽独。
李侯胸中有佳处,研滴松煤聊寓目。
与梅择对无可人,分付此君真不俗。
淡烟小雨空濛地,何得月明疏影足。
始知璀璨出斜枝,诗画古来真一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的作品,描绘了黄嗣深尚书在宜春探望兄长黄嗣文时,欣赏到一幅李生所绘的墨竹梅花图的情景。诗人首先赞赏画师们巧妙地运用红绿色彩,将桃花与丛竹结合,但认为若能以江梅与雪景相配,画面会更加生动,不会显得过于孤独。接着,诗人称赞李侯(即黄嗣深)有高雅的艺术品味,欣赏这幅作品,仿佛能借此暂时放松心情。
诗人感叹,没有合适的人选能与梅花相配,而李生的墨竹梅画作却显得与众不同,显示出不凡的格调。随后,他想象在烟雨朦胧的背景下,如果能有月光洒下,竹梅的疏影会更显诗意。最后,诗人得出结论,艺术之美在于其内在的璀璨和自然的韵律,无论是诗还是画,都源于同一精神,体现了古来的艺术传统。
整首诗通过赞美画作和画家,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欣赏,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融的追求。
步花阴,满园春色飘零。
过横塘、曲阑斜折,崎岖转入荷亭。
坐无聊、起看画障,行还倦、闲拨炉薰。
暗觉声喧,微窥影乱,映门一线露罗裙。
双扉启、缟衣翠袖,相簇度银屏。
霎时见,虚窗雪艳,素壁霞明。
细看伊、莲随步起,果然兰并肌芬。
脸盈盈、疑开蛤帐,腰细细、堪试香尘。
腻发盘云,修眉偃月,珊瑚一颗蹙朱樱。
擎桨处、春纤如削,浑是玉雕成。
临别去,流波回觑,障面笑狂生。
漠漠轻阴,正梅子、弄黄时节。
最恼是、欲晴还雨,乍寒又热。
燕子梨花都过也,小楼无那伤春别。
傍阑干、欲语更沈吟,终难说。一点点,杨花雪;
一片片,榆钱荚。渐西垣日隐,晚凉清绝。
池面盈盈清浅水,柳梢淡淡黄昏月。
是何人、吹彻玉参差,情凄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