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僧坐见万物空,往往终日居此台。
破衣兀坐若枯木,山鸟不怕行莓苔。
老僧坐见万物空,往往终日居此台。
破衣兀坐若枯木,山鸟不怕行莓苔。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僧在白云庵中的日常修行生活。"老僧坐见万物空",表现了僧人对世间万物无常之理的深刻理解,他的心境如同空灵的虚空,超脱世俗。"往往终日居此台",强调了他在此处静坐的时间之长,生活的简单与专注。
"破衣兀坐若枯木",通过描绘僧人的破旧衣衫和如枯木般的姿态,展现了他清贫而坚韧的生活状态,以及内心的宁静和淡泊。"山鸟不怕行莓苔",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连山鸟都敢于亲近,可见庵中的和谐与自然融为一体。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刻画了一位深谙禅意的老僧形象,展现了禅修者的心境与生活场景,富有禅宗的意境。
建炎绍统,锐于中兴。乃得贤辅,食檗饮水。
责君尧舜,良哉股肱。苟用其言,不难丕承。
时相巨蠹,忌嫉才能。群邪翼之,如彼鹯鹰。
公奋不顾,忠勇日增。瞻之维何,垂天之鹏。
琐琐潜善,陋比蛙蝇。贤死奸寿,何戒何惩。
小结茅庵倚薜萝,主人心事定如何。
春风枕上邯郸梦,夜雨灯前云水歌。
岁月不堪频把玩,山林偏称小婆娑。
年来欲问长生诀,止止庵中养太和。
拖阴笼晚暝,商量清苦,阵阵打篷声。
分明都是泪,不道今宵,篷底有离人。
松涛摇睡,梦不稳、难湿巫云。
几点儿、泪痕跳响,休要醒时听。销魂。
灯下无语,□泣梨花,掩重门夜永。
应是添、伤春滋味,中酒心情。
东风湖上香泥软,明日去、天色须晴。
相见也,洛阳沽酒旗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