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经小劫谪尘寰,不食丹砂自驻颜。
伏枥休嫌无伯乐,天留名士住名山。
偶经小劫谪尘寰,不食丹砂自驻颜。
伏枥休嫌无伯乐,天留名士住名山。
这首诗以隐逸为主题,透露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然态度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之情。首句“偶经小劫谪尘寰”,诗人以一种超脱的姿态,描述了自己偶然间经历了人生的小小波折,落入了红尘之中。这里的“小劫”与“谪尘寰”都带有某种命运安排的意味,暗示着诗人并非主动选择这种生活状态。
接着,“不食丹砂自驻颜”一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长生不老的追求与理解。丹砂在古代常被视作延年益寿的仙药,但诗人却说“不食丹砂”,意在表明他寻求的长生并非依赖外物,而是通过内心的修养和对自然的亲近来达到身心的和谐与永恒。
“伏枥休嫌无伯乐”,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平凡,却不因无人赏识而感到遗憾。伏枥,指马老了不再能驰骋,此处比喻自己虽已年老,但仍保持对理想的追求,不因外界的忽视而放弃。伯乐,原指善于识别人才的人,这里象征知音或赏识者。诗人以此表达即使无人识得自己的才华,也依然坚守自我,不改初衷。
最后一句“天留名士住名山”,则点明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山大川的热爱。名士,指的是有才德之人;名山,既可指自然界的高山,也可暗喻高洁的精神境界。这句话不仅表达了诗人希望像古代名士一样,在名山中寻找心灵的归宿,同时也寄托了他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典故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理想的深刻思考,以及在世俗生活中保持独立人格和高尚情操的决心。
三十年间,几番宠辱,细思往事慵言。
也曾牒发,曾受帝王宣。
今日山村且住,他时去、高卧云烟。
洞天隐,松峰之畔,保命是修仙。无愆。
全道德,自然达理,炼汞烹铅。
未功圆行足,闲对林泉。
真乐琴书为伴,忘尘世、趖了熬煎。
逍遥好,蜕形真去,升入大罗天。
处玄拜上,道录高功,日照别后难逢。
渴仰之怀,甚时得睹仙容。
即辰仲冬辛酉,急焚香、跪领开封。
清河德,又行缘阐醮,敬信无穷。
光遍十方真了,去大罗朝圣,升入高穹。
体挂云裳,万里要到乘风。
这番出离生灭,任往来、跨虎骑龙。
天地外,想古今,几个真同。
千载寻盟,李白扁舟,严陵钓车。
□故人偃蹇,足加帝腹,将军权幸,手脱公靴。
星斗名高,江湖迹在,烂熳云山几处遮。
山光里,有红鳞旋斫,白酒须赊。龙蛇。起陆曾嗟。
且放我狂歌醉饮些。
甚人生贫贱,刚求富贵,天教富贵,却骋骄奢。
乘兴而来,造门即返,何必亲逢安道也。
儿童笑道,先生醉矣,风帽欹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