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人王粲老,百不合时宜。
创后应思痛,几先不入危。
雨云随反覆,衡泌且栖迟。
已废经纶事,春蚕尚有丝。
依人王粲老,百不合时宜。
创后应思痛,几先不入危。
雨云随反覆,衡泌且栖迟。
已废经纶事,春蚕尚有丝。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的文人,身处复杂世事中,深感与时代格格不入的无奈与感慨。诗中的“依人王粲老”一句,将诗人比作东汉末年的文学家王粲,暗示其虽才华横溢却难以施展抱负的境遇。“百不合时宜”则直接点明了诗人与时代脱节的事实。
“创后应思痛,几先不入危。”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反思与自省,即使在创造之后,也应深刻反思其中的痛苦与教训,避免重蹈覆辙,陷入危险之中。这反映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深刻总结与警醒。
“雨云随反覆,衡泌且栖迟。”这里运用了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世事的变幻无常与个人命运的飘摇不定。雨云的反复无常象征着世事的多变,而“衡泌且栖迟”则表达了诗人如同衡泌(一种水鸟)般,在动荡中寻求暂时的栖息之地,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复杂社会中的挣扎与求生状态。
最后,“已废经纶事,春蚕尚有丝。”这两句以春蚕结茧为喻,表达了尽管诗人的政治抱负可能已经破灭,但依然能像春蚕吐丝一样,留下有价值的思想或作品。这既是对诗人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也是对其虽遭逢不遇但仍能保持创作热情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面对时代变迁和个人际遇时的复杂情感和深刻思考,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
十年羁旅鬓成丝,千里淮山信息稀。
送尽长亭短亭客,且看庄舄几时归。
残腊卷愁去,春至莫闲愁。
荣枯会有成说,无处著机谋。
身世石中敲火,富贵草头垂露,何用苦贪求。
三尺布衣剑,千载赤松游。忆亲朋,方丱角,总白头。
羊肠世路巇崄,莫莫且休休。
选甚范侯高爵,遮莫陶公钜产,争似五湖舟。
万事付蜗角,止坎谩乘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