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牍排衙亦偶然,苦吟声里突无烟。
蛮州官况高寒甚,入定禅僧辟谷仙。
判牍排衙亦偶然,苦吟声里突无烟。
蛮州官况高寒甚,入定禅僧辟谷仙。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张修府在处理日常政务时的闲暇片刻。"判牍排衙亦偶然",他忙于公事之余,偶尔能感受到一丝宁静;"苦吟声里突无烟",这里的"苦吟"可能指的是他在思考问题或创作诗歌时的专注,而"无烟"则暗示环境的寂静,仿佛连烟火气息都暂时消失。
接下来,诗人通过个人体验展现了蛮州官员生活的艰辛与清寂:"蛮州官况高寒甚",暗指边远地区的艰苦环境和官职的清贫。"入定禅僧辟谷仙"则以禅定修行的僧人自比,表达出他对超脱世俗、清心寡欲生活的向往,仿佛自己也如同辟谷修炼的仙人一般。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日常琐事和生活境遇,流露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超然态度。
骊山鸿濛凝白烟,山根阴火煮玉泉。
阴灵炎炎燃礜石,石焰不灭何千年。
珠阁缥缈飞凤来,素衣仙人坐高台。
台前香引流水出,白玉莲花九叶开。
泓渟分去浮轻碧,中有纯阳无限力。
四时独不放春归,散向人间消百疾。
琼树他年日月新,霓裳舞动蜀山尘。
寒云怨锁遗宫冷,林叶岩花秋复春。
灵泉有灵天降福,山神严呵不可触。
祖龙心秽慢神天,毛发流腥身被毒。
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
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
牛尽耕,蚕亦成。
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
达哉达哉白乐天,分司东都十三年。
七旬才满冠已挂,半禄未及车先悬。
或伴游客春行乐,或随山僧夜坐禅。
二年忘却问家事,门庭多草厨少烟。
庖童朝告盐米尽,侍婢暮诉衣裳穿。
妻孥不悦甥侄闷,而我醉卧方陶然。
起来与尔画生计,薄产处置有后先。
先卖南坊十亩园,次卖东都五顷田。
然后兼卖所居宅,髣髴获缗二三千。
半与尔充衣食费,半与吾供酒肉钱。
吾今已年七十一,眼昏须白头风眩。
但恐此钱用不尽,即先朝露归夜泉。
未归且住亦不恶,饥餐乐饮安稳眠。
死生无可无不可,达哉达哉白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