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读书耕且养,老夫入朝仕易农。
明春史成许归去,父子相逐歌年丰。
小儿读书耕且养,老夫入朝仕易农。
明春史成许归去,父子相逐歌年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画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士人阶层的生活理想和价值观。"小儿读书耕且养",写出了家庭的朴素教育,小孩子一边学习一边参与农事,体现了家庭教育与劳动实践的结合。"老夫入朝仕易农",则反映出诗人虽然身在仕途,但仍不忘农耕生活,表达了他对农本思想的坚守。
"明春史成许归去",预示着诗人期待完成朝廷史书编撰后能够回归田园,这既是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也是对国家事务尽责后的退隐愿望。最后一句"父子相逐歌年丰",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父子同享丰收的喜悦,歌声洋溢,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农耕文化的赞美。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陆游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对传统农耕文明的热爱。
曹溪老僧斲石骨。种得芽茶细似发。
白露才过三两日,青布裹头笼焙出。
嗅香果足醒心魂。郑重封函远记存。
我曾一饮曹溪水。中泠惠山只如此。
城中止数蟹眼潭。三十铜钱买一坛。
我对佳茶想佳水,今年定住曹溪庵。
野寺半无门,老佛忘其尊。
院残僧不守,流散寄他村。
我以寺为家,见佛即慰存。
海天流日夜,送月复迎暾。
欲持锡杖尖,挑破黄金盆。
阶树定猿守,风檐怖鸽莽。
街鼓严净夜,人语寂黄昏。
剔起佛前灯,残经聊自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