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闻蝉》
《闻蝉》全文
明 / 李之世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露虫动秋感,切切号枯林。

一声声断续,沁入离人心。

寥韵发空谷,馀响曳墙阴。

掩抑知情重,纡回觉思沈。

此时方静嘿,况复闻城砧。

(0)
鉴赏

这首诗名为《闻蝉》,是明代诗人李之世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描绘了秋夜中露虫的哀鸣与落叶枯林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清悲凉的氛围。

首句“露虫动秋感”,点明了季节与环境,露水中的小虫在秋风中发出哀鸣,预示着秋天的到来。接着,“切切号枯林”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露虫的叫声在枯萎的树林中回荡,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

“一声声断续,沁入离人心。”诗人以露虫的叫声为引子,深入探讨了情感的共鸣。这声音时断时续,如同离人的心绪,深深触动了读者的情感,让人不禁联想到离别之痛。

“寥韵发空谷,馀响曳墙阴。”这两句描绘了声音在空旷山谷中回荡,余音绕梁,直至触及墙壁,暗示了声音虽小却能穿越空间,触动人心的力量。

“掩抑知情重,纡回觉思沈。”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情感深度的理解和思考。即使声音微弱,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而思绪则如同蜿蜒曲折的小径,深沉而复杂。

最后,“此时方静嘿,况复闻城砧。”诗人在此刻选择了沉默,似乎是在品味这声音带来的感受。同时,远处传来的捣衣声(城砧)与露虫的哀鸣交织在一起,更添了几分悲凉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露虫哀鸣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特有的凄清与哀愁,同时也深刻地探讨了情感的共鸣与复杂性。李之世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与人类内心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

作者介绍

李之世
朝代:明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
猜你喜欢

拟十索曲·其一

金粟散天香,琼枝缀玉蕊。

采向小山头,携入深闺里。

服此驻红颜,从郎索桂子。

(0)

题云随诗稿后

开编渺渺独愁余,竟此生平水月虚。

清气盘旋仙露润,高怀飘逸绛云舒。

金泥恨未承家法,玉种欣能读父书。

鸿爪祇今堪骥附,笛渔小草正相如。

(0)

独酌漫吟

仕为贫驱亦奈何,年华空自悔蹉跎。

人情冷淡黄金尽,诗句苍凉白发多。

混俗祇宜醒且醉,闭关直欲哭当歌。

葛巾且漉新醅酒,小梦迷离养太和。

(0)

送别若公南游·其二

松风扣虚壑,萧爽田盘秋。

每遇绝佳处,与师尝极游。

江湖今判袂,烟雨独登楼。

题遍南朝寺,无忘寄白头。

(0)

课僮穫稻石塘冒雨归萝庄作

伧父磨镰清冷溪,深山晚稻收新菑。

主人携瓢奚负米,田家作苦劳佚齐。

白沙红树不辞远,山烟水气潜相资。

晦明呼吸生变态,岩雨淅沥吹凉飔。

泠泠空响泛清听,寒蛩暮雀咽不啼。

滑苔古磴有蹉跌,浅草仄坂无污泥。

短蓑轻笠便利见,拄杖亦足扶倾危。

少年江海累行役,汗漫今得平生奇。

归来妻孥笑沾湿,翻羹未足窥吾私。

石楼倚啸暝云合,山空木落孤鸿飞。

(0)

山庄对雪

片月落寒白,微风生近林。

不知侵晓雪,已压四山深。

太素还群有,虚灵见寸心。

丘琴尽清散,一弄水龙吟。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