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扫花游·其一雷锋》
《扫花游·其一雷锋》全文
清 / 俞樾   形式: 词  词牌: 扫地游

阿师老矣,想卓锡空山,更无俦侣。鬝头健举。

笑枯禅不死,半空撑柱。破了袈裟,一抹斜阳艳补。

问神悟。奈千载寂寥,铃铎无语。临水高几许。

化丈六金身,踏波而舞。废兴无数。

叹黄妃旧珑,已无寻处。绝顶春回,尚有桃花乱吐。

倩迦叶,向空中、笑而拈取。

(0)
鉴赏

这首《扫花游》是清代诗人俞樾所作,描绘了一幅禅宗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诗中以“阿师老矣”开篇,暗示了禅师年事已高,却依然坚守在空山之中,孤独而坚定。接着,“想卓锡空山,更无俦侣”,表达了禅师在山中修行,似乎无人能与其为伴的孤独感。

“鬝头健举,笑枯禅不死,半空撑柱”几句,生动地刻画了禅师的形象,他虽年老体衰,但精神不灭,如同在半空撑起一根柱子,支撑着自己的信念和生命。禅师以“破了袈裟,一抹斜阳艳补”自喻,袈裟象征着传统与束缚,斜阳则代表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绚烂,通过修补袈裟,展现了禅师对自我与传统的重新审视和接纳。

“问神悟。奈千载寂寥,铃铎无语”表达了对禅宗智慧的追求与对历史传承的感慨,禅师在千年之后,面对寂静的山林和无言的铃铎,仍能领悟到宇宙的真理。接下来,“临水高几许。化丈六金身,踏波而舞”描绘了禅师化身为金身,在水中舞蹈的场景,象征着禅师超越了物质与形式的束缚,达到了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废兴无数。叹黄妃旧珑,已无寻处”则反映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黄妃旧珑的消失,象征着过去的美好与辉煌已不可复得。最后,“绝顶春回,尚有桃花乱吐。倩迦叶,向空中、笑而拈取”以桃花的盛开和迦叶的微笑,寓意着生命与自然的循环不息,以及禅宗智慧的永恒价值。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禅宗与自然的深刻联系,以及对生命、历史和宇宙真理的深邃思考。

作者介绍
俞樾

俞樾
朝代:清   字:荫甫   籍贯:浙江德清   生辰:1821-1907

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猜你喜欢

和题云台观

太华疑挨毕昴回,欲观形胜上云台。

雪中地把银屏立,雨后天将画轴开。

景好更宜和月看,客忙常是爱山来。

我知游者登临意,常恨西轩落日催。

(0)

和刘卿材十咏·其三红树

几树浓于茜,斜阳景最幽。

忽因风雨尽,全减十分秋。

(0)

洞仙歌

吴宫故墅,是天开图画。缥缈层云出飞榭。

隐隐楼空翠巘,水绕芜城,平畴迥,点染霜林凋谢。

越来溪上雁,声切阑干,似觅胥门怨吴霸。

属镂沈,香溪断,梦散云空,千年外、等是渔樵闲话。

但极目荒台郁苍烟,衰草里、又还夕阳西下。

(0)

己酉人日

寒梢发颖斗临寅,玉烛初调七日春。

稍稍江云欲回雁,醺醺花气已撩人。

胡来莫道长安近,老去空惊甲子频。

南渡诸君且书剑,北宸双阙正风尘。

(0)

王子才军中有道人鬻笔既售而去笑曰吾姓名在管中破视有细字曰李洞长求之不复见矣

车马相逢地,龙蛇杂处中。

从容李洞长,游戏管城公。

堕履方圯下,跳壶已阆风。

还同贺水部,乘兴看行宫。

(0)

句·其十八

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李光地 崔遵度 丰稷 司马相如 李显 包融 花蕊夫人 杜琼 费祎 陈夔龙 戴明说 宋绶 蔡琰 钟离权 哥舒翰 冯小青 葛洪 王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