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阴多麦化蛾,西山云重雨流禾。
未闻回也改其乐,解道虞兮奈若何。
身与前村孤堠远,泪随流水一溪多。
文章生世元无力,半岁边城伴枕戈。
茅屋阴多麦化蛾,西山云重雨流禾。
未闻回也改其乐,解道虞兮奈若何。
身与前村孤堠远,泪随流水一溪多。
文章生世元无力,半岁边城伴枕戈。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又有些孤寂的田园生活景象。开篇“茅屋阴多麦化蛾,西山云重雨流禾”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个生机勃勃但又带有几分静谧气氛的场景。诗人通过麦田中蛾的出现和西山的云雨来传达季节变化和农事之美。
接着“未闻回也改其乐,解道虞兮奈若何”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无力感与困惑。这里的“未闻回也”可能指的是未有所闻关于改变现状的消息或途径,而“改其乐”则是对当前境遇的不满和渴望变化的表现。“解道虞兮奈若何”则是引用古代诗句,表达一种对于周遭环境无法做出改变的无奈。
在后两句“身与前村孤堠远,泪随流水一溪多”中,诗人描绘了自己与世隔绝,心境的孤独感。孤堠远离村庄,泪水随着溪流而去,形象地展现了内心的凄凉和对远方某种情愫的留恋。
最后两句“文章生世元无力,半岁边城伴枕戈”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个人才华无法在当世施展的无奈,以及长期居住于边塞之地,伴随着战事和孤独的艰辛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传递出一种淡然与孤寂相间的复杂情绪。
村南村北麦欲枯,桑麻阴阴满路隅。
炊黍田头行饷夫,饼炉未熟儿呱呱。
鸭头长袜短布襦,平生未识铅与朱。
弹筝不用如罗敷,怀金不愿逢秋胡。
眼前富贵何足娱,一身饱煖自有馀。
茅檐笑语寒灯孤,夜舂晓织奉舅姑。
正是朔风吹雪初,行縢结束问征途。
不能刺刺对婢子,已是昂昂真丈夫。
常惠旧曾随属国,乌孙今亦病匈奴。
不知汉节归何日,准拟殷勤说汴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