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廊对镜斋,沁泉斯其名。
引水流屋下,落溪飒有声。
步屧过石桥,乘凉坐南荣。
松风送爽来,正值宿雨晴。
澄照与清听,均足怡神情。
因悟就湿性,所贵由天成。
搏激夫何为,子舆论实精。
云廊对镜斋,沁泉斯其名。
引水流屋下,落溪飒有声。
步屧过石桥,乘凉坐南荣。
松风送爽来,正值宿雨晴。
澄照与清听,均足怡神情。
因悟就湿性,所贵由天成。
搏激夫何为,子舆论实精。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夏日午后,在名为“沁泉廊”的清凉之所纳凉的情景。首先,诗人以“云廊对镜斋”开篇,巧妙地将“云廊”与“镜斋”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高雅的氛围。接着,“沁泉斯其名”,点明了此处的命名缘由,即因有一处清泉而得名。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详细描述了纳凉的具体场景:“引水流屋下,落溪飒有声。”泉水潺潺流入屋下,溪水潺潺,发出悦耳的声音,营造出一种清凉与宁静的环境。诗人通过“步屧过石桥,乘凉坐南荣”进一步描绘了行走在石桥上,坐在阳光洒满的南面,享受着凉爽的空气和自然的美景。
“松风送爽来,正值宿雨晴。”一阵阵松林间的微风吹过,带来了凉爽的气息,恰逢昨夜的雨水已停,空气格外清新。最后,“澄照与清听,均足怡神情。”诗人通过“澄照”(清澈的水面)和“清听”(清脆的水声),表达了在这清凉之地,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愉悦和平静。
结尾部分,“因悟就湿性,所贵由天成。”诗人通过感悟到自然界的湿润之气,认识到这种美好来自于自然的馈赠,强调了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重要性。“搏激夫何为,子舆论实精。”则是在反思人类行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深邃的思考,即人类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不应忽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夏日纳凉的美好场景,更蕴含了对自然、生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