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客萍踪峡水分,青枫亭畔怅离群。
西江落叶同明月,南亩人归隔暮云。
门掩深秋虞苑冷,阁临遥汉越台曛。
相思独把东篱菊,上界钟声迥未闻。
倦客萍踪峡水分,青枫亭畔怅离群。
西江落叶同明月,南亩人归隔暮云。
门掩深秋虞苑冷,阁临遥汉越台曛。
相思独把东篱菊,上界钟声迥未闻。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的孤独与思念之情。首联“倦客萍踪峡水分,青枫亭畔怅离群”中,“倦客”点明了诗人旅途劳顿,以“萍踪”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峡水分流,暗示着分别与离散。“青枫亭畔怅离群”则通过青枫亭旁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的哀伤与不舍。
颔联“西江落叶同明月,南亩人归隔暮云”运用对比手法,将落叶与明月、人归与暮云相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落叶随西江水漂流,映照着明亮的月光,而南亩的人们在暮云中归家,两幅画面交织在一起,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感。
颈联“门掩深秋虞苑冷,阁临遥汉越台曛”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与冷寂的情绪。深秋时节,虞苑(可能指古代的园林或宫殿)显得格外冷清,门扉紧闭,仿佛连自然界的生机都已消逝。阁楼则面对着遥远的银河和越台(可能指南方的某个地标),夕阳的余晖洒在上面,增添了几分苍凉之感。
尾联“相思独把东篱菊,上界钟声迥未闻”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独自一人,面对东篱下的菊花,菊花象征着高洁与坚韧,也是古人常用的寄托相思之情的意象。然而,上界的钟声却未能听见,这不仅增加了空间上的距离感,也强化了心灵上的孤寂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构建了一个充满孤独与思念的世界,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兰杜晓香薄,汀洲夕露繁。
并闻燕塞雁,独立楚人村。
雾散孤城上,滩回曙枕喧。
不堪逢贾傅,还欲吊湘沅。
始知帝乡客,能画苍梧云。
秋天万里一片色,只疑飞尽犹氛氲。
檐前白日应可惜,篱下黄花为谁有。
行子迎霜未授衣,主人得钱始沽酒。
苏秦憔悴人多厌,蔡泽栖迟世看丑。
纵使登高只断肠,不如独坐空搔首。
理邑想无事,鸣琴不下堂。
井田通楚越,津市半渔商。
卢橘垂残雨,红莲拆早霜。
送君催白首,临水独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