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大墓山哭亡弟造夫·其二》
《大墓山哭亡弟造夫·其二》全文
明 / 罗洪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去路知何处,频惊讳日临。

谁堪七年病,犹系九京心。

过雁书难到,寒塘草自深。

秋风正萧瑟,更奈候虫吟。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罗洪先所作的《大墓山哭亡弟造夫(其二)》。诗中充满了对亡弟的深切哀思与怀念之情。

首句“去路知何处”,诗人以疑问的语气表达了对亡弟离世后去向的迷茫与困惑,流露出深深的悲痛与不舍。接着,“频惊讳日临”一句,点明了每逢忌日,诗人内心都会受到强烈的触动,难以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

“谁堪七年病,犹系九京心。”这句诗中,“七年病”可能是指亡弟生前的疾病,也可能是诗人自己对亡弟思念之久的比喻。“九京心”则借用了古代传说中的九泉之地,象征亡者所在的世界。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亡弟长久以来的思念与牵挂,即使时间已经过去七年,这份情感依然如故,深深地烙印在心中。

“过雁书难到,寒塘草自深。”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雁过留声,但书信却无法送达亡弟那里;寒塘边的野草自顾自地生长,象征着诗人独自面对生活的无奈与凄凉。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伤。

最后,“秋风正萧瑟,更奈候虫吟。”秋天的风吹得萧瑟,候鸟的鸣叫更加增添了诗人的愁绪。这两句诗以自然界的景象来衬托诗人内心的悲凉与无助,进一步深化了对亡弟的哀悼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亡弟离世后的种种感受和回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切的哀思与怀念,以及在失去亲人后的孤独与挣扎。语言质朴而深情,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念之作。

作者介绍
罗洪先

罗洪先
朝代:明   字:达夫   号:念庵   籍贯: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   生辰:1504-1564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汉族,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人,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罗洪先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猜你喜欢

都梁北乡士多好学有向君敏衡者一日访予语甚质气甚夷礼甚虔予心异之间为予言曰家故沅徙也今所居有溪实自沅来乃筑室聚书其上以教子弟因以沅溪书舍名之而其亭则曰无加盖其地旧号无加庄以其东止于石西止于岸南止于路北止于泉也愿有以发之予既为籀右书二颜而向君复以所谓廉崖者谂予予闻此石杰立千尺实峭厉峻削可敬可仰有类乎廉者颇思一至其处摩挲此石以激衰懦而未能也乃各为一解以谢焉·其一

书满精庐芷绕门,门前流水出于沅。

夫君自得濂溪意,直向沄沄认本原。

(0)

挽谢叠山·其一

向老逢危乱,投军复欲东。

九迁徒有命,一战不成功。

楚狂言犹在,韩雠事已空。

风尘长苍莽,身世转飘蓬。

(0)

以庐山三叠泉寄张宗瑞

九叠峰头一道泉,分明来处与云连。

几人竞赏飞流胜,今日方知至味全。

鸿渐但尝唐代水,涪翁不到绍熙年。

从兹康谷宜居二,试问真岩老咏仙。

(0)

早离永明晚抵江华道中·其一

飞沙羃羃路曼曼,万籁风声重晓寒。

涉涧跻危任劳役,服勤王事敢辞难。

(0)

繁暑

繁暑不可度,病馀少见招。

投邻借轩卧,信手得书饶。

寿我药双笈,惊人诗一瓢。

醒心凭雪鹭,只恐日薰销。

(0)

郑德予同游桃花山次韵·其二

春红万树抱山斜,落落真源自一家。

云起坐中疑有雨,酒行杯面恐飞花。

尘缘未断心虽胜,他日重来约尚赊。

略倩渊明记遗事,武陵今不在天涯。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