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书空数岁频,梅花四十指头春。
膏肓泉石终惭我,大雅声光却望人。
木榻可辜千里梦,绨袍能恋百年身。
朝来听得筠人语,流水桃花有别津。
咄咄书空数岁频,梅花四十指头春。
膏肓泉石终惭我,大雅声光却望人。
木榻可辜千里梦,绨袍能恋百年身。
朝来听得筠人语,流水桃花有别津。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光所作的《答陈贰教》。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陈贰教的回应与感慨。
首句“咄咄书空数岁频”,以“咄咄”形容诗人长时间的苦思冥想,通过在空中书写表达内心的困惑与挣扎,暗示了诗人多年的思考与努力。接着,“梅花四十指头春”一句,运用梅花开放的季节变化,比喻诗人的岁月流逝,同时也借梅花的坚韧不屈象征诗人的坚持与高洁品质。
“膏肓泉石终惭我,大雅声光却望人。”这两句诗中,“膏肓泉石”比喻诗人的隐居生活和追求精神上的纯净,而“惭我”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达到理想境界的自责。“大雅声光却望人”则表明诗人期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赞赏,反映了其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期待。
“木榻可辜千里梦,绨袍能恋百年身。”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态度与情感世界。木榻代表简朴的生活,千里梦则象征着远大的理想与追求;绨袍则是温暖与舒适的象征,百年身则表达了对长久生活的眷恋。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既追求精神世界的高洁与自由,又对现实生活的温馨与满足有着深厚的情感。
最后,“朝来听得筠人语,流水桃花有别津。”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清晨景象,诗人仿佛听到了竹林中的细语,以及溪流与桃花的相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同时,“有别津”可能寓意着诗人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或新的方向,体现了他在经历种种之后,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我、生活、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感悟,以及在追求精神自由与物质满足之间的复杂情感。
白石何历历,松柏何离离。
人生天地间,一日不可知。
斗酒无常置,良会无常期。
沈吟厚与薄,为乐无乃迟。
宛洛美游戏,冠带自相随。
宫阙起云中,第宅罗四垂。
王侯负贵气,佳客以盛衰。
君但视车马,揽策振其绥。
为听歌、满堂魂悄,吴音争奈清婉。
风流串戏多骚客,酒待曲终方劝。人气暖。
吹几阵、红香影向氍毹乱。莺长燕短。
任珠斗光低,玉壶声尽,犹未放金碗。
如泥后,惟有龙蛇出腕。裙裾都与书满。
千花万柳共驱使,生怕绮筵云散。君不见。
金粟老、神仙富贵从舒卷。沉冥未晚。
正细雨轻烟,似他人柳,眠起不胜软。
桃花潭上水,深千尺、不抵似汪伦。
正留客西园,红灯翠幕,送余南浦,淡月微云。
依稀记,赏花敲画鼓,纠酒唤罗裙。
赠到葳蕤,休教锁恨,贻来螺墨,莫便磨人。
南谯繁华地,重经过一片,野渡斜曛。
剩下红桥旧巷,黄叶前村。
想千年李树,仙游已邈,三分吉利,霸业俱陈。
且自佯狂作达,何事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