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遗天坛,之人在天阙。
风雷长为护,草树不敢茁。
何当追遐踪,一笑俯明月。
空山遗天坛,之人在天阙。
风雷长为护,草树不敢茁。
何当追遐踪,一笑俯明月。
此诗描绘了一座空旷的山中遗留着古老天坛的情景,给人以超脱尘世之感。"空山遗天坛"一句,便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神秘的空间,其中"遗"字透露出一丝寂寞与历史的沧桑。"之人在天阙"则让人想象到古代祭祀时的人们,或许是皇帝,站在天坛之上与天地交流,这里"阙"字生动形象,彰显了当时的宏伟与庄严。
接下来的"风雷长为护,草树不敢茁"进一步渲染了这座山的神圣不可侵犯。自然界的力量——风和雷,就像是守护着这片古老而神秘之地,即使是微小的草木也不敢随意生长,这种描写增添了一份肃穆与敬畏。
最后,"何当追遐踪,一笑俯明月"则显得更加深远与哲思。诗人似乎在询问何时能追寻古人的足迹,而那一笑之中,不仅有对往昔的缅怀,还有对现世的超然,仿佛一切尘嚣都已被超越,唯留下那清澈如洗的明月。这里"俯"字用得极妙,既表现了诗人心境的宁静,也映衬出那轮明月之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和精神的追求。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