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客东关赋五噫,轻裘数事故时衣。
野棠花外春归棹,山鸟声中昼掩扉。
寄养鹤应朱见顶,手栽桐定绿成围。
人间行路难如此,十亩江苗莫叹饥。
倦客东关赋五噫,轻裘数事故时衣。
野棠花外春归棹,山鸟声中昼掩扉。
寄养鹤应朱见顶,手栽桐定绿成围。
人间行路难如此,十亩江苗莫叹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倦游归来的旅人,东至东关,回望往昔,心中百感交集。诗中以“轻裘数事故时衣”开篇,既点明了人物的身份——一位身着轻裘,怀揣往事的旅人,也暗示了其生活中的变迁与沧桑。接着,“野棠花外春归棹,山鸟声中昼掩扉”,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仿佛是旅人在归途中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感慨。
“寄养鹤应朱见顶,手栽桐定绿成围”,这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寄养的鹤和亲手栽种的梧桐,既是诗人内心世界的象征,也是他对自由与成长的渴望。鹤之朱顶,象征着高洁与理想;梧桐之绿,代表着生机与希望。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寄托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人间行路难如此,十亩江苗莫叹饥”,诗人以直白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艰辛的感慨,同时也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即便生活艰难,也不必过于忧虑,因为只要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此处的“十亩江苗”),就能自给自足,过上简单而充实的生活。这不仅是对友人梁生的鼓励,也是对自己生活哲学的阐述。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生命感悟。
又三高祠下,依古柳,缆轻舟。
渺飞过垂虹,相迎画鹢,劳动沙鸥。凝眸。
绿阴多□,小红帘、犹是酒家楼。
万古清风范蠡,一轮明月苏州。休休。不似少年游。
两鬓已经秋。记乌鹊新桥,黄鹂旧市,白虎荒邱。
风流。美人何在,但离离、草色辨长州。
莫上姑苏台上,夕阳无限诗愁。
晓渡呼云,秋山访雁,吟情先趁乡梦。
暖风轻约行尘,草色一川翠涌。
元戎小队,隘紫陌、簪缨光动。
看碧油沙际,陈兵玉勒,柳边飞鞚。
陪密幄、折冲需用。赞上幕、典刑增重。
发硎初试,牛刀储才,正须药笼。
清时异数,有天外、好风吹送。
想驿亭、筹笔风流,应忆剪灯曾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