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三高祠下,依古柳,缆轻舟。
渺飞过垂虹,相迎画鹢,劳动沙鸥。凝眸。
绿阴多□,小红帘、犹是酒家楼。
万古清风范蠡,一轮明月苏州。休休。不似少年游。
两鬓已经秋。记乌鹊新桥,黄鹂旧市,白虎荒邱。
风流。美人何在,但离离、草色辨长州。
莫上姑苏台上,夕阳无限诗愁。
又三高祠下,依古柳,缆轻舟。
渺飞过垂虹,相迎画鹢,劳动沙鸥。凝眸。
绿阴多□,小红帘、犹是酒家楼。
万古清风范蠡,一轮明月苏州。休休。不似少年游。
两鬓已经秋。记乌鹊新桥,黄鹂旧市,白虎荒邱。
风流。美人何在,但离离、草色辨长州。
莫上姑苏台上,夕阳无限诗愁。
这首元代张可久的《木兰花慢·重过吴门》描绘了诗人重游苏州时的情景和感慨。开篇以"又三高祠下"起笔,暗示诗人对历史遗迹的追忆,祠堂边的古柳和轻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怀旧的氛围。"渺飞过垂虹",运用夸张手法,形容船只如虹般掠过,画面生动。
接着,诗人聚焦于眼前景致,"相迎画鹢,劳动沙鸥",通过动态的细节描绘,展现出水上的生机与活力。"凝眸"之后,诗人感叹绿树成荫,酒家小楼依旧,引发对往昔繁华的怀念。
"万古清风范蠡,一轮明月苏州",借范蠡的典故,赞美苏州的永恒之美,同时融入了对范蠡智慧与淡泊的敬仰。然而,"休休"两字,透露出诗人对青春不再的感慨,"不似少年游"表达出岁月流转的无奈。
下片转向对人事变迁的思考,"两鬓已经秋",直接点明年龄的增长,昔日的热闹场景如乌鹊新桥、黄鹂旧市,如今只剩下荒凉的白虎丘。"风流"一词,既指往日的繁华,也暗含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最后,诗人以"莫上姑苏台上"作结,劝诫自己不要登高望远,因为那只会勾起无尽的诗愁,夕阳西下,增添了离别的感伤。整首词情感丰富,既有对历史的沉思,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展现了张可久独特的艺术风格。
庐陵得交君弟兄,杨子诗中称鲁卿。
问云携琴岳麓行,归期去日云秋清。
今晨复见杨子面,为方卓卿近相见。
玉隆阁皂两仙山,游以娱亲趁鲜健。
我时闻之与杨子,啧啧叹息久不已。
我方五斗困尘埃,渠亦栖迟一丘底。
鲁卿卓卿真愈人,枉道儒冠解误身。
异日名山倘行遍,卧图好学宗少文。
前贤嗟不及,夫子盖其流。
海内闻诗熟,言间惬意投。
午暄同静庑,暮雪阻高楼。
别似崇晨耳,一年今半休。
不作山王咏,故闻嵇阮流。
龙渊失珍袭,猿木悔穷投。
子句成江阁,余怀限戍楼。
碧云嗟暮合,黄发诵归休。
闻道朱夫子,南山尽日留。
经行还阻见,会合信难谋。
湛辈我无与,颜徒君好修。
题名凡几字,好为刻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