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习气尽驱除,酒兴诗情亦已无。
底怪今朝亲笔砚,村乡来请辟蝗符。
书生习气尽驱除,酒兴诗情亦已无。
底怪今朝亲笔砚,村乡来请辟蝗符。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仲秋书事十首》中的第六首。从内容上看,它描绘了一个书生形象的转变。原本书生身上的文人习气和饮酒作诗的兴趣似乎已经消失殆尽,这可能是由于某种生活境遇或心态的变化。诗中“书生习气尽驱除,酒兴诗情亦已无”两句,流露出诗人对过去生活的疏离感和对现况的淡然。
接下来,“底怪今朝亲笔砚,村乡来请辟蝗符”一句揭示了诗人新的角色转换,他不再专注于个人的文学创作,而是被乡村百姓请去书写驱蝗的符咒,反映出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责任感。这种转变体现了陆游作为士大夫的家国情怀,以及他愿意投身社会实践,为百姓解忧的实际行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书生身份的转变,展现了陆游从文人雅趣到民间疾苦关怀的转变,体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菊名何大为谁开,子结秋丛是药材。
若用催生功不小,请尝便可见婴孩。
过横塘。见红妆翠盖,柄柄擎香。
月娥有意,暮霭收尽银潢。
一轮高挂,且放同、千里清光。秋中气爽天凉。
露凝玉臂,风拂云裳。
老子通宵不忍睡,把青尊小酌,仍更思量。
自家活计,幸有无限珍藏。
大千世界,静极后、普现十方。圆明不损毫芒。
精神会处,独坐胡床。
先王有经制,颁赍上所行。
后世不复古,贫穷主兼并。
非民独如此,为国赖以成。
筑台尊寡妇,入粟至公卿。
我尝不忍此,愿见井地平。
大意苦未就,小官苟营营。
三年佐荒州,市有弃饿婴。
驾言发富藏,云以救鳏茕。
崎岖山谷间,百室无一盈。
乡豪已云然,罢弱安可生。
兹地昔丰实,土沃人良耕。
他州或呰窳,贫富不难评。
豳诗出周公,根本讵宜轻。
愿书七月篇,一寤上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