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门无事懒巾车,日日清斋足野蔬。
傲俗已甘牛侩饮,开缄忽见豹奴书。
云低淮甸山如墨,春入燕台雪满渠。
为问骑驴京国客,赏奇东观近何如。
蓬门无事懒巾车,日日清斋足野蔬。
傲俗已甘牛侩饮,开缄忽见豹奴书。
云低淮甸山如墨,春入燕台雪满渠。
为问骑驴京国客,赏奇东观近何如。
这首清代蒋继伯的《得华甥书》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中的闲适与淡泊。首句“蓬门无事懒巾车”展现了诗人居住环境的简朴和心境的宁静,不愿因琐事出门。接着,“日日清斋足野蔬”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每日以粗茶淡饭度日,自得其乐。
“傲俗已甘牛侩饮”一句,通过“牛侩饮”暗指与世俗的疏离,诗人甘愿过着质朴的生活,不与世俗之人同流合污。收到外甥的来信时,诗人意外而惊喜,因为“开缄忽见豹奴书”,豹奴书可能指的是书法精美或内容出人意料的书信。
“云低淮甸山如墨”运用比喻,描绘了淮甸地区阴沉的天气和墨色般的山峦,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凝重的氛围。而“春入燕台雪满渠”则展示了春天的到来,尽管仍有积雪,但生机盎然,暗示着希望和变化。
最后,诗人以询问的方式收尾:“为问骑驴京国客,赏奇东观近何如?”他向在京都的外甥发出疑问,询问他们欣赏奇景的体验是否能及得上自己在乡间的自然之趣。整首诗通过写景和叙事,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
宴安往往叹侵夜,卧稳昏昏睡到明。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