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七十自寿·其十二》
《七十自寿·其十二》全文
清 / 林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宦情早淡岂无因,乱世诚难贡此身。

移译泰西过百种,传经门左已千人。

自坚道力冥机久,不饮狂泉逐世新。

坐对黄花微一笑,原来有味是能贫。

(0)
鉴赏

这首诗《七十自寿(其十二)》由清代诗人林纾所作,通过诗中表达的情感与意象,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人生、社会以及个人修为的深刻思考。

首联“宦情早淡岂无因,乱世诚难贡此身。”开篇即点明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态度和对动荡时代的感慨。他似乎在说,自己对官场的兴趣早已消退,并非没有原因,而是身处乱世,确实难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里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也有对时代背景的深刻洞察。

颔联“移译泰西过百种,传经门左已千人。”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学术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他不仅翻译了超过百种的西方著作,还培养了众多弟子,传播了知识。这既体现了他的学术成就,也反映了他对教育事业的贡献。

颈联“自坚道力冥机久,不饮狂泉逐世新。”表达了诗人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他坚持自己的信念和道路,长时间地冥思苦想,拒绝追求那些浮躁的新事物,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尾联“坐对黄花微一笑,原来有味是能贫。”以自然景物为喻,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禅意的画面。面对秋天的黄花,诗人微笑着,似乎从中品味到了生活的真谛——即使生活贫困,也能从中找到乐趣和满足。这一笑,是对生活的豁达态度的体现,也是对精神富足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林纾作为一位学者、翻译家和教育者的多面形象,同时也传达了他对人生、社会和自我修养的深刻思考。诗中的情感丰富,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哲学。

作者介绍
林纾

林纾
朝代:清

林纾(1852~1924年),近代文学家、翻译家。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晚称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室名春觉斋、烟云楼等。光绪八年(1882年)举人,官教论,考进士不中。二十六年(1900年),在北京任五城中学国文教员。辛亥革命后,入北洋军人徐树铮所办正志学校教学,推重桐城派古文。曾创办“苍霞精舍”——今福建工程学院前身。著畏庐文集、诗集、春觉斋题画跋及小说笔记等。
猜你喜欢

挽张之洞联

九龄本正色立朝,即公遗疏千言,当封岭表曲江墓;

安石以笃疾旋旆,恨我秋风一病,未侍东山别墅棋。

(0)

挽郭嵩焘联

投定远笔,乘博望槎,七万里持节归来,依然皓首穷经客;

读史迁书,讲濂溪学,十余载闭门高卧,不改精忠报国心。

(0)

江西省新建江安会馆联

联襼集群贤,都看五色云中,恩迎日下;

停骖逢盛会,犹忆百花洲上,春到江南。

(0)

挽张之洞联

吁谟开济两朝,富平定策,安昌授经,公何让焉,况宣力封圻,赞猷枢轴,当彊邻环伺、内政交讧之日,艰难独任,屹然扶大厦于几危,胡遽尔竖隐膏肓、精腾箕尾,叹群僚后进,欲矜式以靡从,弓剑有余哀,殁不忘忠,应觅鼎湖龙去处;

硕望宗师一代,燕国文章,曲江风度,今其萎矣,虽功言可述,史册常光,值异说分歧、众心摇惑之时,耆老弗遗,谁复挽狂澜于既倒,岂惟是九重震悼、万宇悲思,即绝域羁宾,且涕洟而相吊,人民犹似昨,灵兮匪远,傥偕华表鹤归来。

(0)

赠王韬联

名山事业争千古;沧海襟期隘九州。

(0)

豫章会馆联

去故乡二千里而遥,喜依然桑梓衣冠,共联嘉会;

创斯堂三十年之久,愿以后岁时伏腊,毋替成规。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高凤翰 白行简 苏味道 胡仔 文偃 祖咏 唐珙 黄公绍 晁公武 焦竑 符曾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