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情早淡岂无因,乱世诚难贡此身。
移译泰西过百种,传经门左已千人。
自坚道力冥机久,不饮狂泉逐世新。
坐对黄花微一笑,原来有味是能贫。
宦情早淡岂无因,乱世诚难贡此身。
移译泰西过百种,传经门左已千人。
自坚道力冥机久,不饮狂泉逐世新。
坐对黄花微一笑,原来有味是能贫。
这首诗《七十自寿(其十二)》由清代诗人林纾所作,通过诗中表达的情感与意象,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人生、社会以及个人修为的深刻思考。
首联“宦情早淡岂无因,乱世诚难贡此身。”开篇即点明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态度和对动荡时代的感慨。他似乎在说,自己对官场的兴趣早已消退,并非没有原因,而是身处乱世,确实难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里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也有对时代背景的深刻洞察。
颔联“移译泰西过百种,传经门左已千人。”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学术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他不仅翻译了超过百种的西方著作,还培养了众多弟子,传播了知识。这既体现了他的学术成就,也反映了他对教育事业的贡献。
颈联“自坚道力冥机久,不饮狂泉逐世新。”表达了诗人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他坚持自己的信念和道路,长时间地冥思苦想,拒绝追求那些浮躁的新事物,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尾联“坐对黄花微一笑,原来有味是能贫。”以自然景物为喻,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禅意的画面。面对秋天的黄花,诗人微笑着,似乎从中品味到了生活的真谛——即使生活贫困,也能从中找到乐趣和满足。这一笑,是对生活的豁达态度的体现,也是对精神富足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林纾作为一位学者、翻译家和教育者的多面形象,同时也传达了他对人生、社会和自我修养的深刻思考。诗中的情感丰富,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哲学。
吁谟开济两朝,富平定策,安昌授经,公何让焉,况宣力封圻,赞猷枢轴,当彊邻环伺、内政交讧之日,艰难独任,屹然扶大厦于几危,胡遽尔竖隐膏肓、精腾箕尾,叹群僚后进,欲矜式以靡从,弓剑有余哀,殁不忘忠,应觅鼎湖龙去处;
硕望宗师一代,燕国文章,曲江风度,今其萎矣,虽功言可述,史册常光,值异说分歧、众心摇惑之时,耆老弗遗,谁复挽狂澜于既倒,岂惟是九重震悼、万宇悲思,即绝域羁宾,且涕洟而相吊,人民犹似昨,灵兮匪远,傥偕华表鹤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