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年已是病双瞳,那更新添两耳聋。
山外钟声元不到,窗前鸡唱亦难通。
便遭谤骂安能累,纵有笙歌也是空。
每恨肚皮从旧窄,而今却做得家翁。
衰年已是病双瞳,那更新添两耳聋。
山外钟声元不到,窗前鸡唱亦难通。
便遭谤骂安能累,纵有笙歌也是空。
每恨肚皮从旧窄,而今却做得家翁。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之人的孤独与无奈,诗人通过对衰老身心变化的描述,表达了对生活困境的感慨。"衰年已是病双瞳"一句,写出了眼力衰退,视物不清;"那更新添两耳聋"则表明听力也随之下降,耳聋加剧,显示了岁月对身体的侵蚀。
"山外钟声元不到,窗前鸡唱亦难通"两句,通过耳朵已经无法听到远处的钟声和近在咫尺的鸡鸣,强化了主角色的孤立无援感。这种听觉上的隔绝,也隐喻着与世隔绝的心境。
"便遭谤骂安能累"一句,提及了即使是古代贤人也难免被诽谤的情况,暗示着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感慨。"纵有笙歌也是空"则表达了尽管内心充满文学艺术的追求,但在现实中却无法得到认可或回响。
最后两句"每恨肚皮从旧窄,而今却做得家翁",诗人用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对自己身材变化的无奈,以及对生活状态的调侃。"肚皮"形象化地展现了中年发福的生理变化,而"家翁"则是对自己的戏谑称呼,反映出诗人对自身境遇的自嘲与无力感。
整首诗通过对衰老、孤独和艺术追求未被理解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内心世界丰富而又充满困顿的老者的形象。
维舟在秋浦,策杖凌寒崖。
峰峦互回薄,水石相因依。
言寻蒋生径,遂扣扬子扉。
修篁罗高馆,芙蓉发山篱。
噭噭清猿啸,习习西风吹。
美人游不还,毋由敦佳期。
幸有琼枝树,可以慰相思。
扪萝陟丹磴,听泉坐翠微。
飞鸟既投林,白云亦知归。
况乃秋易老,白露沾人衣。
挥手布心腹,相期浮山陲。
好为谢尘鞅,毋令赏心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