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未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
羊鹿牛权设,初中后善扬。
谁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
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未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
羊鹿牛权设,初中后善扬。
谁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
这首诗名为《偈》,出自唐代诗人法达之手。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禅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佛学和禅宗修行的深刻理解。
“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佛教经典有着极其深入的研究,但即便是这样广博的知识,在面对禅学中的关键瞬间时,都显得黯然失色。这里的“曹溪”指的是六祖惠能在曹溪所开悟的一句公案,代表了禅宗顿悟的精神。
“未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诗人表达了对于超脱世间烦恼、达到心灵觉醒的渴望。即便是历经无数生死轮回的痛苦,也愿意忍受,只为了一朝开悟。
“羊鹿牛权设,初中后善扬。”这几句运用了禅宗中的典故,比喻修行之路,需要如同牧羊、鹿、牛一般,不断地调整和适应,以达到最终的觉醒。这里强调的是修行过程中的灵活应变和不断提升。
“谁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最后两句则揭示了诗人对于生命真理的深刻领悟。在这个世界的苦难之中(比喻为“火宅”),真正的觉者如同国王一般,掌握着宇宙的根本法则。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佛学造诣,更透露出禅宗对生命和宇宙本质的独特洞见。
投笔是诸生,灭贼是少保,江防善后是尚书,统观能报国能洁身之元勋,独成一是,时局转中兴,随意养高陪寿岳;
威名同曾左,战功同罗杨,洋务坚持同岑鲍,惟有不爱钱不怕死之介节,谁与从同,史宬存遗疏,敢言无罪侍先皇。